激发情趣 使学生乐于写作
2017-05-13张守林
张守林
摘 要: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将学生的情绪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来抓,这是因为情绪是写作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具体能力来实施写作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所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情趣;写作;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13
情绪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情绪一般分成两种,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对于人们进行学习活动,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助力因素。而消极情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往往会对人的各种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具体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情绪更是能严重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据研究和实践证明,积极的情绪对学生学习作文写作,是最为有力的推动因素。而这时的积极情绪,我们也可以叫做兴趣。古今中外,很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已经证明,兴趣是决定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学生对作文有足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积极地学习作文知识,学习得非常快,效率非常高,其效果是没有学习兴趣的若干倍。所以,语文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作文教学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调动学生所需激情
所谓调动学生所需激情,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设计。人的情绪与需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凡是符合学生需要的,往往就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而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把教学融合在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好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只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就能够把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变成作文素材。
例如,我在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时候,没有让学生直接写作文,而是把他们带到野外,组织了一次踏青活动。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清新真实的大自然,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的学生指着麦田里嫩绿的麦苗问:“老师,这么多韭菜,我们能不能带走一些啊?”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候,我就细心地给学生进行了解释,告诉他们:“这不是韭菜,这是麦苗,但是它和韭菜长得非常像。我们吃的馒头、面条,就是用它们成熟后结的麦粒,经过磨面机磨碎后做成白面,再用白面就可以做成我们想要吃的馒头或者面条了。当然还可以做成面包等很多美味的食物。”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面条和馒头是从这些麦苗变出来的。接着,我继续进行启发:“同学们,你们谁还知道哪些食物是用白面做成的?”这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的说江米条,有的说油条,还有的说包子,场面非常热闹,简直成了一节室外教学课。回到学校后,我帮着学生开始回忆这次春游活动,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春游感受,总结自己的心得,然后用笔把自己的春游体会写出来。
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都感到非常新奇,兴趣十足,同时也让他们开始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这样,学生不但懂得了作文就是写真实感受,而且还懂得了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二、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最是懂得用真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人,他们的情感是最真诚的,他们的心灵是最纯真的。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搞好作文教学,就必须要懂得用情感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讲究以情动人。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深厚的感情为底蕴,那么即使是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能打动别人。因此怎样教会学生以情动人、以情为文,是教好作文的关键。
在实际作文教学当中,许多教师都讲成了“套话”作文课。所谓“套话作文”,就是说每一类作文都成了固定的套话,比如写爸爸妈妈,就一定写我的爸爸妈妈为了自己是如何劳累的,双鬓开始长出白发,手变得粗糙等,而自己又如何替爸爸妈妈干活。这样导致班级里很多学生写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有价值,学生不明白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作文应该写什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在作文教学中应是极力反对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形式,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然后用心去思考,最后再写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只有用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让别人有所感悟。
例如,在我的班里,有一位留守儿童。他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去了兰州打工。虽然兰州距离老家不太远,但是为了多挣钱,他父母一年当中也很少回来看一看他。这个学生在家里一直跟着爷爷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这位学生孤僻的性格,在学校里不合群,班级里的活动不愿意参加,上课经常迟到,有时候还会旷课。而且,他的作文一般不会写,也不交作文本。该学生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耍。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十分担忧,如果再继续下去,这个孩子的性格就会扭曲,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从感情上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他,还经常去他家里帮助他解决困难。学习上,我对他的要求与别的同学不同,只要他能够有进步,我就表扬鼓励。经过一段时间,我和他成了好朋友,他什么话也愿意对我说。其次,我带他探望了一次他的爸爸妈妈。在工地上,他看到爸爸穿着脏脏的衣服,驼着背用力地干活;看到妈妈为了多挣一点钱,在钢筋水泥间劳累的身影,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才真正地明白爸爸妈妈的辛苦到底是什么样的。之后,他回到学校,就写出了一篇让全班同学感动至落泪的好作文。虽然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甚至还有些语句不通顺,语法不正确的毛病,但是这一切被深深的感情弥补了。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況,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促进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扬.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研究,2009(8):44-45.
[2] 吕维刚.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提高语文素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7):81.
[3] 力强益.试谈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00-201.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