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7-05-13尹刚申国明方正清王龙海江爱娟
尹刚 申国明 方正清 王龙海 江爱娟
摘 要: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医德医风也已成为舆论的热点。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从源头上对医德教育加以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15
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临床实习等,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加强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社会学、法律等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1]
医师职业的特点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医学教育尤其强调以德为先。“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医学教育尤其应当强调以德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培养全过程;要把医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医德教育与思政课、医学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的渗透融合,强化医德典型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既有高超的医术又有良好医德的优秀医学人才[2]。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行动。我在教学活动中将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对如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加强自身师德培养,以榜样作用促进德育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对象为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此,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加强师德培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3]。
作为人体解剖学授课的教师,应崇尚严谨、求实的教風,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热情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学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教师的衣着、仪容要整洁大方,不在教室(实验室)里抽烟,授课期间不接待来客或接打电话;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正如陶行知指出的: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身共学,要学生守的守则,教师要躬亲共过[4]。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再创造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备课、讲课时,首先要加工处理好教学内容,其次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德育工作于教学之中[5]。
我们在人体解剖学第一次课上,在强调课堂纪律时,要求学生每次解剖课务必穿白大褂上课。因为对医学生而言,白大褂具有特殊的职业象征意义——“白衣天使”。同时,白大褂能给人严肃感,穿上白大褂,就是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白色还代表圣洁,象征着医疗行业这个职业的圣洁[6]。
在指导学生观察标本时,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在开课前可带领学生对大体标本默哀并发表感谢词,使他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是从许多遗体捐献者无偿捐献中获得,引发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举例“中华骨髓库”“器官捐献”“眼角膜捐献”等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伦理的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些生活中的事例为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在默哀完毕后,教师要给学生讲述捐献者的事迹,带领学生宣读“医学生誓言”,通过捐献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环境熏陶中受到教育[7]。
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阑尾切除术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教师在介绍完阑尾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后,可提出问题:如果你为患者做阑尾切除术,你要考虑哪些问题?此时,大多数学生会从阑尾位置的确定、腹壁解剖层次、阑尾的毗邻关系等方面考虑。我们在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考虑如果是女性患者应先注意排除不典型输卵管妊娠。这样,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8]。
三、明确团队分工协作,自主学习蕴德育
由于现在尸源短缺、价格不断攀升以及学生数增加等多种因素,我校在局部解剖学操作分组时,只能 12人左右共同操作一具尸体。因此,在分组操作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团队精神,明确分工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授课教师可提前一周将下次操作的内容和要点发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按任务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在操作之前,教师应要求每个小组首先确定本次的手术者(主刀)、麻醉师(现场提供图书资料)、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任务完成后,各小组汇报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展示本次操作寻找的主要结构。在操作过程中充当各个角色的学生都应精诚合作,每人都为提高操作质量和学习更多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和课前自主学习,不仅培养了医学生的胆大、心细的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服从意识、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以及为达到共同目的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9]。
每次操作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均提交实验报告。当出现错误操作或损伤后,要求小组作为一个团队来查找原因,反思、討论并汇报这一失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补救,使学生懂得“人命关天”的道理,懂得“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承担着治疗和帮助患者的义务。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对加强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 2014-6-30.
[2] 张洪武,杨宇平.医德教育在解剖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1(16):2546-2548.
[3] 金韵,齐金萍.贯穿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J].解剖科学进展,2015(5):566-567.
[4] 滕学芹.医学生医德教育与解剖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研究[J].新西部月刊,2010(16):198-207.
[5] 高岚.础医学教育视野下医学生医德培育的价值、特征及实施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6):893-895.
[6] 胡滨,张文江,韩凤艳.浅谈怎样上好解剖学绪论课[J].科教文汇,2008(20):60.
[7] 刘晓柳,熊彦娥.浅议人体解剖学日常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13-14.
[8] 王松涛,崔卫刚,陈丽丽,等.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72.
[9] 赵振富,金哲,谢苗,等.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解剖学研究,2012(5):385-387.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