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研究
2017-05-13贾琼胡贺然
贾琼+胡贺然
【摘要】在目前的国家发展中,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城市的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增加居民收入,也对于拉进城乡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辽宁西北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在调查辽西地区的基础上研究辽西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对于辽西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意义,有帮助的合理提议。
【关键词】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一、辽宁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
辽宁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辽宁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助于更好的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明和文化产业建设。
1、辽宁西北地区地域文化概述
辽宁西北地区素有“辽西走廊”的美称。现在的辽西走廊,是指由内地出山海关,沿海而行,过绥中,越兴城,走葫芦岛,穿锦州,由医巫闾山南麓达辽河之畔,进而通向辽东地区。其中的地域文化以医巫闾山为中心,阜新。北镇。义县为链接点的辽西地区,从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来看,是契丹民族所建立的大辽王朝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是历史宗教文化载体密集区,辽宁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牛河梁红山文化和查海文化,它们将中国文明的源头提前了1000多年,证明了在辽西地区8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这两种文化毋庸置疑地起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意义,而且是无法磨灭和复制的。另外,九门口长城,古柳城,白狼山,前所古城等景观都文化含蕴厚重,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2、辽宁西北地区地域文化特征
首先辽宁西北地区的区域文化具有融合性:早在五,六千年前,牛河梁红山文化的遗址中就发现了颇具规模的祭祀遗址,这表明了辽西地区的古人在时期已经有了社会分工,具有国家的雏形。由于具有融合性,辽西文化也具有民族地域性,汉族,鲜卑族,满族,契丹族,蒙古族,女真族,等众多民族都是辽西文化的创造民族,辽西地区的地理环境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不同时期的民族适应了辽西地区的地理环境从而发展出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海岸文化,在发展的同时,各个民族的文化冲突,互补,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西地域文化。在融合了各个时期民族的特点后的辽西地域文化,却又少不了杂乱性:多个民族的文化冲突使得辽西地域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产生文化差异,先进的文化和落后的文化之间产生的巨大碰撞,尤其在过渡时期尤为激烈,虽然最终融合出共存的文化形态,但融合中的杂乱性仍然是客观事实。
3、辽宁西北地区地域文化现状
现在辽宁西北地区地域文化的研究现状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改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成果,但是社会的影响力较小,从事辽西地域文化的研究主体较少,并且在研究观念上的落后很大一方面制约了辽宁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所以辽宁西部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数量少质量平庸已经是事实,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应该从加强研究主体的建设,更新研究观念和鼓励创新,才能帮助辽宁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
二、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分析
1、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概述
所谓的文化产业,在我国被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被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而农村的文化产业,是指在县域及其以下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发展的文化产业。辽宁西北地域的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文化产业外围层提供的休闲度假,旅游等文化服务和文化娱乐来发展。同时悠久的历史也让辽宁西北地域农村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的作用,从文化资源的积累到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艺术活动,在文化产业相关层方面还比较薄弱。
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是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俗,具有乡土特色和区域特色,可以凭借民间丰富的文化资源来形成贴近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的产品,在适应农村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向区域外推广,才能更好的维持自身的发展,求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文化产业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一般的基础设施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樣化,农民也不仅仅满足于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的文化需求,许多年轻的农民开始接触网络,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也开始逐步增多,比如书画摄影,艺术表演和旅游等等。文化产业对于农民的文化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并决定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文化产业多偏向于城市居民,对于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完善,低层次的文化产业偏多而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严重不足,也就造成了辽宁西北地区农村的文化消费不足。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较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的需求和服务,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供给完善,农民逐步参与高层次的文化产业,辽宁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才能被带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西北地区农村部分县经济条件较好,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加快了文化产品的商业化运作,但沈阳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还未真正形成,只是一部分文化资源得到了开发,文化产品及服务部分商业化与市场化,与沈阳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发展缓慢。
目前,沈阳西北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文化娱乐场所都属于个人经营,没有形成规模,但文化娱乐场所的出现还是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文化产业还是有所增长,西北地区的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几年作为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给旅游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非常乐观的前景。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文化市场不够规范,并且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单一陈旧的文化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造成了农村的文化产业结构失调等等。
三、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1、形成辽宁西北地区特有的文化产业
辽宁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不可取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容易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产业,建立辽宁西北地区农村特有的品牌文化建设。文化品牌的建设是辽宁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精华,利用辽宁西北地區的文化沉淀,来宣传辽西地区的品牌文化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对于旅游文化产业来说,辽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盘锦的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二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芦苇沼泽湿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现在还处于鲜为人知的尴尬处境。另一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绥中县的九门口水上长城,同样因为设施不齐全,道路不通常,导致无人问津。如果这样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开发,对于辽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无疑是重要发展的一步。
另外辽西地区存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剪纸,刺绣,饮食,建筑等以及传说,洗漱,山歌,曲艺,戏剧,传说故事等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辽西吧中原汉民族文化与辽西北方免租的文化连接在了一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跷秧歌,木偶戏等等,这些资源加以利用和宣传,对于加强辽西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又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辽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形成的发展。
2、通过政府的支持推动辽宁西北地区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资金,因为全球化导致的金融危机以及其他行业的需求,辽宁西北地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投资融资受到了限制。想好发展好辽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就必须拓宽投资融资的经济渠道,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对重要的文化产业进行投资,来推动辽西地区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对那些非盈利性的的文化产业,更要给与资金上的支持。
在发展的初期,必须要有大量的政府投入,宣传部,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各司其职,围绕辽宁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形成有特设的文化产业政府管理模式。明确辽宁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的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行业,把区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整合,多方面联手把控,将资源整合集中,打造并且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才能将辽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向外推广,得以发展。
3、加强辽宁西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与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满足农村居民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在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辽宁西北地区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剧团,影剧院等文艺类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缺乏,一部分剧团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训练。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另外伴随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在农村的建设发展也迫在眉睫,要从农村民俗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相同和的角度进行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只依靠物质上的建设仍然不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要同样重视,提升农村的精神文明水平也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农村民俗特色,可以不时举办戏曲,曲艺,读书征文,劳动技能,女工绣品等等群众文化活动和比赛,通过活动和比赛来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农村居民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并在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中进行应用。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4、加强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管理与保护
对于当前的辽宁西北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管理建立规范而有序的文化产业,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竞争而有序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开发与文化有关的服务性消费,比如健身,旅游,教育等,用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政府的监管来把控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有关部门要加快文化产业的立法进程,为文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建立有效率,统一的文化产业综合执法机构,监督文化产业的政策落实。
辽宁西北地区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保护好辽宁西北地区的文化遗产。只有保护好辽西地区的特有的文化遗产才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避免环境的污染,也要做到绿色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 辉, 陈 光, 张新新. 辽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及对策浅析[J]. 当代旅游, 2012(1).
[2] 胡惠林. 关于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2).
[3] 李新市. 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6(1).
[4] 赵 同. 沈阳市农村文化消费问题的研究[M]. 沈阳农村统计年鉴, 2004.
[5] 江蓝生, 谢绳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