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简论

2017-05-13张芳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摘要】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是关联翻译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很多学者都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过研究。在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在翻译中的应用等方面对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直接翻译;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

一、前言

关联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语言学家Wilson和Sperber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所提出认知语用学理论,在西方语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翻译界对关联翻译理论的关注逐渐加强。然而,对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广告、隐喻、幽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而理论研究也基本上局限于语境、忠实等方面的探讨,对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即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思想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思想是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Gutt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用兩章来阐述这两个概念。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

二、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

Gutt关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思想来自Wilson和Sperber关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论述。根据他们的观点,在直接引语中,说话者不仅仅要传达原话的“命题形式”,而且必须保留原话所有的“表面语言特征”。与直接引语相反,在间接引语中,说话者只需要传达原话的命题形式,而不需要保留原话的表面语言特征。

受到Wilson和Sperber关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关论述的启发,Gutt在其《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概念。直接翻译是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努力保持“语言特征的相似性”,换言之,直接翻译是“努力在为原文设定的语境中达到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Gutt认为,在直接翻译中,我们与其说是在努力保留原文的全部语言特征,不如说是在保留这些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

间接翻译则相当于间接引语,它只求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或者说原文的基本意义。在间接翻译中,为了保留原文的基本意义,译文常常需要对原文的表现形式进行较大的改动。可以看出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主要区别在于直接翻译要达到完全相似的阐释而间接翻译只求在相关方面达到充分的相似性。

以下通过一些例子对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

三、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如果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与原文作者的认知环境相同、相似或差异较小,或者说原语中携带有文化信息的词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译文读者通过字面意义可以很容易地领悟这些词语的隐含意义,译者就可以采用直接翻译。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接翻译,译文读者在寻找关联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认知努力就能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例如:

例1:Dark horse——黑马。

本例原文的“Dark horse”(黑马),形象地比喻“一鸣惊人的获胜者”,由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这一方面具有相似的认知环境,译者只需要按照原文的字面意义翻译就能成功地传达这种关联性。因此,译文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即按原文所设定的语境作完全相似的阐释,这样既可传达原文的内容又能兼顾原文的形式,这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间接翻译,如前所述,是指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或者说原文的基本意义,而不是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为了保留原文的基本意义,译文常常要对原文的语言特征进行较大的改动。Gutt认为:为了从原文中提取“与该语篇产生最佳关联的信息”,可以对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增、删、改。例如:

例2:原文:三个和尚没水吃。

译文: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soup。

上述例子的译文都舍弃了原文的形式(形象)而只传达出了原文的内容,即采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译文之所以舍弃原文的形式(形象)是因为译文读者缺乏相关的认知环境,很难根据原文的字面意义领悟其比喻意义,换言之,无法从字面上找到最佳关联。因此,为了较好地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译文只能舍弃了原文的形式(形象)。

此外,有一些翻译既可采用直接翻译也可采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例如:

例3:原文: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day?

译文1: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璀璨?

译文2: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

上述译文1属于间接翻译,而译文2则属于直接翻译。按照张春柏的观点,原文的同一个句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译文,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人们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的不同判断和不同的交际目的所至。当译者选择译文1时,是因为译者认为,译文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认知环境,为了保证交际取得成功而采用间接翻译;而当译者选择译文2时,是因为译者认为,译文读者对原语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说,已具备相关的认知环境,而译者又希望把缺省的原语文化成分传达给译文读者,采用直接翻译不会影响交际取得成功,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因而采用直接翻译。

总之,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能否采用直接翻译主要取决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允许,译者就可以采用直接翻译,否则应采用间接翻译。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在翻译中的应用等方面对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按照Gutt的观点: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是语际阐释性用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是一个“连续体”,间接翻译占据了这个连续体的绝大部分,直接翻译只是一头的顶端,完全的直接翻译更是少见,即使是在直接翻译中,译者也只是尽可能地使译文与原文相似而已,译文百分之百地再现原文所有的意义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并无明显的分界线,两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概念以及译者必须使自己的交际意图与读者的期望相吻合的观点,使我们对翻译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对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个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Wilson, Deirdre & Dan Sperber.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 王 斌.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J]. 中国翻译, 2000,4:13-15.

[4] 张春柏. 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 中国翻译, 2003,4:15-18.

[5] 赵彦春.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 现代外语, 1999,3:276-295.

【作者简介】

张芳(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