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7-05-13

微创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造影

兰 军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市 432000)

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兰 军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市 432000)

目的 分析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先行2D-DSA检查,再行3D-DSA检查,并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检出情况、各项成像技术评估情况,同时统计成功实施介入栓塞例数。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3D-DSA外形显示、空间关系显示、瘤颈显示情况优于2D-D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DSA可协助术中动脉瘤腔致密填塞,且3D-DSA成像效果优于2D-DSA,值得推广使用。

颅内复杂动脉瘤;DSA;介入杂交手术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外科开颅手术介入血管内栓塞和夹闭动脉颈均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方法[1]。随着神经介入反射学和医疗器械发展,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出血后血管痉挛动脉瘤、穿支血管、梭形血管等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尚存在一定难度,术中动脉瘤腔是否达到致密填塞、血管内支架放置是否满意等均与术前是否获取详细动脉瘤形态、位置、血流动力学、瘤腔内情况等信息密切相关[2]。本研究选取5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分析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男37例,女20例,年龄42~67(54.31±7.82)岁,体重48~76(66.72±5.37)kg。破裂动脉瘤47例,其中13例为多发动脉瘤,4例为基底动脉末端宽颈动脉瘤,7例为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13例为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10例颈内动脉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10例。

1.2 方法

1.2.1 DSA检查方法 ① 2D-DSA:取仰卧位,行常规麻醉,消毒双侧腹股沟,经股动脉穿刺,并安放动脉鞘,主动脉弓处放置5F猪尾导管实施造影,了解靶动脉颅外段情况,明确其走行、是否存在病变,连接造影导管和Y形阀,以患侧优先、力求全面为原则。确定载瘤动脉为靶动脉,送导管至靶动脉近端,实施正侧位造影,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做斜切线、斜位,对怀疑病变或发现病变患者实施3D-DSA检查。②获取读片数据,辅以高压注射器,向载瘤动脉内注入对比剂,依据预设路线,环绕患者头部实施旋转扫描,重建图像。由我院两名资深医师评价受检者是否存在动脉瘤,并计算2D-DS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

1.2.2 手术方法 47例破裂动脉瘤患者于发病后6~48 h实施血管内栓塞术,10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择期进行治疗。破裂动脉瘤患者均先放置微导管和支架管,保证动脉瘤颈被支架覆盖,并根据病灶情况分别采取支架先释放、支架后释放、支架半释放辅助弹簧填塞动脉瘤。填塞弹簧时,依据动脉瘤特征,选择等于或小于瘤腔直径弹簧圈作为第一个弹簧圈,于弹簧圈逸出动脉瘤口或进入困难时,缓慢撤回微导管内重新进行填塞,待其到位并盘曲满意时,解脱微弹簧圈,以相同方法选取恰当微弹簧圈继续填塞,造影显示栓塞满意后,结束栓塞。

1.3 观察指标 ①计算对比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② 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外形显示、空间关系显示、瘤颈显示评分;③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的例数。

1.4 血管成像评估 以四分法系统[3]对血管成像情况进行评估,充分显示动脉瘤外形、位置、瘤颈加2分;1~2个细节未完全显示,其他基本显示加1分;隐约显示加0分;造成误诊加1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颅内复杂动脉瘤检出情况 2D-DSA共检出5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准确率为98.25%(56/57);3D-DSA共检出5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准确率100.00%(57/57),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见表1。

表1 比较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检出情况 (n)

2.2 颅内复杂动脉瘤各项成像技术评估情况 3D-DSA外形显示、空间关系显示、瘤颈显示情况优于2D-D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各项成像技术评估情况 (x±s,分)

注:2D-DSA为平面图像,记为0分。

2.3 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评估效果 本组5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无动脉瘤再破裂、急性脑血栓形成、支架塌陷、支架移位、死亡等事件发生。

3 讨 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常见诱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给予积极干预措施以减少再出血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栓塞材料出现,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合并脑动脉硬化、高龄、血管变异、糖尿病等患者的血管存在严重迂曲情况,输送支架难以超选到位,因此选取恰当影像学手段辅助支架输送显得尤为重要[5]。

DSA检查具有直观特点,基本可在多体位多次投照基础上准确检出动脉瘤,且临床实践发现,其能够清晰显示细小血管和载瘤血管痉挛情况,辅助医师掌握有无穿支血管信息和病灶周围血流动力学,减少或避免因静脉重叠、血管扭曲等因素造成假象,在实施载瘤血管闭塞术耐受试验评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6]。3D-DSA外形显示、空间关系显示、瘤颈显示情况优于2D-DSA,说明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成像评估效果优于2D-DSA。3D-DSA不仅能够立体三维动态显示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状态和详细形态构筑学信息,亦可掌握病灶周围组织关系,为复杂颅内动脉瘤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指导。5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治疗,说明DSA可协助术中动脉瘤腔致密填塞,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DSA是颅内复杂动脉瘤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但不同患者在不同疾病时期可能伴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壁间血肿以管腔线征、狭窄、完全闭塞为主要表现,闭塞末端可见小袋状、圆形,大多逐渐变细锥形,同时壁间血肿腔内造影剂滞留亦较为常见;夹层动脉瘤可表现为脑出血或缺血,病灶破裂后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双腔征是DSA最具诊断意义和典型的特征,但较为少见,线珠征是较为常见且可靠的诊断证据[7-8]。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D-DSA和3D-DSA检查颅内复杂动脉瘤均具有较高价值。同时我们发现,2D-DSA存在漏诊现象,其主要原因有:①载瘤动脉与动脉瘤毗邻动脉关系紧密、重叠,检查时未能以最佳角度显示;②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不显影或显影不良;③微小动脉瘤;④动脉瘤破裂出血,小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导致不显影。另外,临床医师影像读片水平欠佳亦是导致漏诊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DSA可协助术中动脉瘤腔致密填塞,且3D-DSA成像效果优于2D-DSA,值得推广使用。

[1] 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等.DSA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23-25.

[2] Hur CW,Choi CH,Cha SH,et al.Eleven Year's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Focused 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llow-Up Results[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5,58(3):184-191.

[3] 姚俊红,陈劲进,孙国林,等.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4):385-387.

[4] 熊 辉,沈刘中.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现状和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 2014,29(2):81-83.

[5] 杨显存,葛彦彦,孙有伟,等.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7):506-509.

[6] 张丽娟,吕发金,欧阳羽,等.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同步匹配蒙片去骨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2):84-88.

[7] 陈加源,曹 杰,许卫国,等.双能量 CT血管造影和二维、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1):1699-1702.

[8] 李剑秋,陈 莉,姚开情,等.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91-693.

R 739.41

B

1673-6575(2017)02-0253-03

10.11864/j.issn.1673.2017.02.29

2017-01-14

2017-03-10)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造影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