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2017-05-13张静
张静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作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了几点认识: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营造氛围、激发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动力;需求;基础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很多一线教师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还有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堂只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其原因有:教师担心教学时间不够用,不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会走向深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一、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寻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在导语中巧设“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热情,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这样的课文往往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就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连长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英雄连队中的五位战士,在抗日战争中曾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谱写了一曲什么样的颂歌?”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之中。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心设计导语,利用课件、试验、表演、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境,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兴趣,牵动其学习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氛围、激发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1)创设民主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互动学习的前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在教学中应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虚心地接受他们正确的见解,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
(2)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把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碰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寻生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解决问题。如学习《丑菊》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丑菊真的很丑吗?”我引导学生说:“想知道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吧。”学生们读了课文后回答说:“老师,我读了课文知道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然后我再引導学生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具体描写丑菊的?”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达成共识:“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华不华丽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诚实可信、心灵美好,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这样,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了深入探索的兴趣。在学生的发言中,每个人都在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贵有疑,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谈一谈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疏理引导,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自主学习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方向,是检验课程标准是否能进入课堂教学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朝气蓬勃,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才会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活力。我们只有通过多途径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