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地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国情教育

2017-05-13袁荣荣

魅力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中学地理

袁荣荣

摘要: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名族上述基本情况和知识的过程。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名族赖以身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绝好教材。

关键词:中学地理;爱国教育;国情教育

大家知道:为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这个纲要要求“广大地理教师,通过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正确认识、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地遵守有关法令,法规,增强学生建设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地理教学中一件大事,它说明了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授和进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紧密结合

地理课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就必须了解祖国。知国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爱国是知国的深化和发展。了解祖国就是了解祖国的国情,而国情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国情教育则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名族上述基本情况和知识的过程。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名族赖以身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绝好教材。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知識:既涉及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又涉及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初中地理中还可以通过《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天气、气候》等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国情, 认识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規律就可以防御和減少自然灾害, 激发与灾害做斗争的责任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 地域差异大的地理国情、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等,地理学科固有的特性,为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主义素材,既有显性的、高山、河流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等,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有隐性的人文地理中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人均意识、忧患意识。通过有关专业内容的讲授,有目地进行上述诸方面的国情教育,使青少年懂得,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这又是旧社会不能利用,也无法利用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实事求是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艰苦奋斗。所以结合国情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是大有作为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除了遵循一般教学原则之外,还要结合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大地关系的基本国情状况,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认为:地理环境既向人类生存与活动提供必须的场所和物质来源,又对人类的生存和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建设性的作用,又存在着破坏性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是具有规律的,关键在于人类能否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因此,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以及相关的法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新的道德观教育紧密结合

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还应密切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新的学科的科学的道理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題。地理课本本身就是一部生动而丰富的爱国主义教材, 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复杂多变的天气特点、气候条件;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绚丽多彩的民族凤情;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的辉煌业绩。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各族人民数千年来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改变着祖国的自然面貌,有不少古代建筑今天还存在于祖国大地上,成为我国人文景色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教材中的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业绩都是各族人民团结合作所创造出来的光辉灿烂的人文景观,能使学生油然而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人类脱胎于自然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理环境,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当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和报复。比如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如果不进求新的道德,不从长远利益着想,不从全局利益出发,就会酿成你建设,他破坏,不抵销,也损失的情况,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阻力。又如:从森林普查的结果表明,全国被侵占的林地面积达到3.7亿多万亩,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沙尘暴天气不断出现,其后果十分严重,这样只顾眼前收益,不思造福后代,岂不是形同践踏环境,祸害子孙一样吗?再如对水资源缺乏珍惜意识,总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殊不知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许多地方降水量减少,水库库容水也在减少,因此教育学生不可在无限浪费,且应自动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从而建立起一种惜水,爱水、节水的道德观念。

三、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要与“四有”教育紧密结合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过地理课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坚持在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讲富国之路。要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尚思想和行动准则,坚定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献身建国、卫国的志向,培养爱护集体、遵守纪律的道德情操。坚持正面教育,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认识国情,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国情观念,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决心献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人才。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国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办事、想问题、尊重国情、国策的观念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志和信。在教学中还可以从中国和世界其它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找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我国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对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态度上,我国主张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应该連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共同求得进步和发展。除此之外, 还可以从我国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辽阔的疆域,漫长的海岸线,体现祖国的地大物博,从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等。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动力,它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时时处处有国情,有国策,有爱国主义的教育题材。所以,地理教学中必须抓住国情、国策教育,真正做到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中学地理
如何突出学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浅析如何提升中学地理教研工作有效性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分析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