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5-13范小卫
范小卫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n=20,进行常规院内护理)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观察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MA得分、Barthel值、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问卷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物质水平、运动功能、社会角色、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颅脑外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80-02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影响、社会角色的转变,经济压力的增加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其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研究表明,应早期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从而能够改善该类患者关节的早期僵硬状况,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运用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观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入组患者排除标准:(1)未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为颅脑外伤的患者;(2)门诊就诊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小于5分的患者;(3)患者和/或家属不配合治疗,知情同意书未签字的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6~75岁,平均(51.4±12.7)岁。观察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78岁,平均(52.5±1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外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内护理,如详细记录入院前患者疾病,核对患者入院资料,制定并完善护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定期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缺点进行改正。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院内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观察时间为3个月):(1)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准备工作。确诊颅脑外伤的患者,在入院后由床位护士对其进行仔细的系统评估,包括凝血功能、四肢运动能力、基础性疾病、患者目前状况等方面,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并进行认真沟通,使得患者能积极合作。(2)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使患者恢复较好的状态和体位,在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做一些强度较轻的床上运动,以四肢被动锻炼为主要项目,包括轻抚、对抗扳动、搓揉、敲打等动作;其次对四肢關节进行锻炼,包括外展、内收、屈曲等动作,每天锻炼3~5次,每次锻炼20 min左右。(3)术后平稳期功能锻炼。①起初主要是病床上的功能活动,可帮助患者进行轻轻搬动肢体的锻炼。患者也可以试着运动,注意每天的活动量可逐步增加。②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并屈曲双膝至脐部,双手环抱双膝关节,用力让臀部抬起,3~5次/d。③床上轻微活动一段时间后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的四肢被动锻炼。家属可使用布带帮助患者抬高肢体,如举臂、抬腿、曲臂、弯腿等。④功能康复锻炼,术后病情稳定后可先在床上坐起,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从无依靠坐位过渡到有人帮助站立,然后单独扶墙、扶床站立。当患者能单独站立时间较长时可让患者练习走路,由近到远,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1)Barthel指数评估:总分为100分,用于评估颅脑外伤患者日常中的生活能力,患者得分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得分越低,表明其日常个人自理力越差。(2)FMA评估:用于评估颅脑外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下肢运动功能分级:严重障碍<50分,明显障碍50~84分,中等障碍85~95分,轻度障碍96~99分。(3)GQOLI-74问卷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问卷量表具体包括物质水平、运动功能、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等四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优越。(4)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各量表和问卷填写前向患者或/和家属充分交代和详细说明调查的意义,并让患者或/和家属当场统一填写问卷并全部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由于其四肢运动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尽早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为了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建议早期即需对该类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减少致残、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后运动功能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四肢运动功能,其原因可能与脑外伤患者术后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促使运动神经细胞突触生长而形成新的突触,进而促进患者侧支血管的血液循环[3]。此外,经过对脑外伤患者术后进行反复多次的功能训练,可以使神经细胞元破坏的突触缓慢建立逐渐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步接近甚至恢复到原有状态,最终使得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逐渐改善。也有报道表明颅脑外伤术后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早期进行被动锻炼和康复护理肢体有助于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4]。
现阶段,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早期阶段的治疗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四肢运动功能往往因不能进行早期锻炼而得不到有效的康复,从而显著增加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如血栓、褥疮等,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较多报道发现尽早尽快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利于患者术后的四肢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提高其临床疗效的目的[5-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康复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表明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功能锻炼能不同程度的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四肢运动功能,此外,醫护人员对出院后康复阶段的患者也需定期随访,从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任爱兰.预见性护理在颅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156-157.
[2]彭朝林,杨吉乡,沙娜,等.重症颅颅脑外伤病人的一站式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48-50.
[3]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1(2):132-134.
[4]陈丽芳,刘美红,刘阳基,等.序贯评估病情在颅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57-60.
[5]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11):1753-1755.
[6]王作珍.规范性护理告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37-38.
[7]林艳玲,张小林.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47-248.
[8]吴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6):922-923.
(收稿日期:2016-12-15)
①南通市瑞慈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