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5-13濮米雅

魅力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舞蹈高校研究

濮米雅

摘要:高校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目前许多高校舞蹈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舞蹈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高等教育引入舞蹈教育内容以后,很多政策与规则通常由非舞蹈专业人员制定而成,他们认为舞蹈就是做扭腰、摆手等简单的肢体动作,学生只要学好了这些肢体动作,高校舞蹈教育就能获得成功。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他们忽视了舞蹈本身的内涵和代表的思想,导致舞蹈教育成为了锻炼身体的课程。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在时代环境影响和自身固化思想下学习舞蹈,降低了舞蹈学习难度。这样虽然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但是未考虑到舞蹈本身的情况,没有站在人才培育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致舞蹈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舞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育只有基本阐述,舞蹈表演的教育不能将生活情感与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对舞蹈技巧训练过于重视,忽视了将舞蹈的美感表现出来。学生在表演各种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脸部表情没有相应的变化。學生在舞蹈学习中面无表情,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很难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也降低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不重视舞蹈理论教学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也增强了一些舞蹈理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过由于舞蹈教师不重视理论知识,理论课教学显得过于沉闷,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其实,舞蹈理论知识属于一门单独的学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沉淀与发展,都代表了其他学科各个时期的表现与存在。舞蹈也是一样,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及发展过程,从而准确抓住舞蹈所需的情感氛围,这样的舞蹈才能真正打动人,也让今后的舞蹈学习有了良好基础,学生舞蹈鉴赏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学生如果没有学习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站在长远角度来看,则存在极大的隐患,对学生舞蹈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了阻碍。

(四)舞蹈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各高校舞蹈教师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由于我国舞蹈研究生全面培养体系建设滞后所致。从规模上看,很难和其他学科相比,因此,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也很有限。同时从现有的舞蹈教师来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学校引起重视。

二、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而一段高水平的舞蹈只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音乐与舞蹈是息息相通的,只有优美的舞蹈与惟妙惟肖的音乐的科学结合,才能震撼观众的心。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里的舞蹈《佳人曲》有三美——舞美、古乐美和吟唱美,因而一开始就“夺”去了观众的呼吸,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舞蹈只有与音乐巧妙地结合,才能创造绵绵不断的奇迹,才能使舞蹈更具内涵与魅力,从而感染观众。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要提高音乐素养。在舞蹈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节奏感较强,舞蹈动作与音乐就协调。因此,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灯、舞、美、服,是舞蹈作品的辅助元素,亦有点睛之笔。舞蹈艺术与美术有着相得益彰的关系,两者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作品主题思想、人物特征与剧情发展服务的。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学习绘画,并了解《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如:红色常象征着激情、热烈、冲动,它让人有热血沸腾与意犹未尽感觉。在中国,红色常代表喜庆(如婚庆常用红色);红色还是中国的“符号”(如中国奥运会“鸟巢”的中国红);红色在中国有时候还意味着血腥与屠杀,张艺谋的《红高粱》就有红色场面的诠释。不同色彩的表达与运用成就了张艺谋作品的《红高粱》、《十面埋伏》以及《英雄》等,同样黄色也成就了张继刚的《千手观音》。由此可见,舞蹈的灵魂不但是音乐,还有色彩和舞美。所以,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二)改革舞蹈教学方法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舞蹈教学方法的转变,除了是转变某些教学活动与手段以外,还要转变以往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尽量将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意识融入进来,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第二,转变教学观念。应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第三,转变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舞蹈能力。首先,在训练舞蹈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设置一些表演性组合,为学生今后在舞台上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舞蹈教学中要强化学的观念,即在每次舞姿与造型的训练中,都要通过最完美、最投入的动作进行展现,让学生想象自己面对的是观众,而并非是学生。最后,教师要做好动作的讲解,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舞蹈动作,感悟舞姿中蕴含的精神与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舞蹈艺术的灵魂。

(三)增加舞蹈理论课的比重

舞蹈和常规学科的艺术学科有很大区别,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常规学科的教学大纲计划模式也有一定差异。在我国各类教育中,主要采用教学大纲计划模式,虽然该模式能够推动专科课程朝着预定目标发展,但是也让课程显得过于呆板僵硬,缺少变通和人性化因素。在现阶段高校舞蹈教育中,仍然采用统一的模式,舞蹈教育在教材使用与课程制定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对于理论课程而言,不仅有专业课,还要增加舞蹈理论课程,让学生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完整。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讲解舞蹈作品如何利用音乐进行构思和创造、舞蹈动作的提炼和发展、舞剧和舞段的形成等。舞蹈编导课程对学生走向社会极为有利,在活跃基层文化、普及舞蹈教育上,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编导能力。

(四)加强舞蹈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教师决定着高校舞蹈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较强的舞蹈专业技能。对于高校舞蹈教师而言,应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基本编舞能力,可以为教学创作多套舞蹈动作,而不是采用别人的作品敷衍了事,要加大对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做到因材施教。第二,较强的表演能力。要能够将自己带入到舞蹈之中,用自己投入的表演影响学生,将教授的内容恰当的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到全面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师体现责任心的有效途径。第三,较高的教学水平。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基本教学原则,了解当前教学的规律,将教学目的清晰的表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轻松探求舞蹈本质。第四,丰富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高校舞蹈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更多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舞蹈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舞蹈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待于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只有重视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推动高校舞蹈教育的大繁荣与大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高校研究
舞蹈课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