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

2017-05-13罗承芳

魅力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罗承芳

内容摘要: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备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可以说,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而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类。课内阅读是基于课本,通过阅读课文,获取一定的信息,掌握一些修辞手法。课内阅读的优点是有着教师的指导,能够对文章进行较为透彻的理解,掌握生词,缺点则是阅读范围较为固定,信息单一。课外阅读则恰恰相反,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的指导,同时文章里有着大量的生词,需要学生自己解决,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验,阅读难度高了,获取的信息自然也比课内阅读要丰富,同时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应该将课内外阅读割裂开来,而应该让二者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阅读应该是一种学生从小就养成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做到自发性的阅读。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课内阅读有着教师的督促,阅读效果尚可,但是课外阅读的情况则良莠不齐。曾经有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与西方同龄人相比,每年要少读近十万字。除此之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大都不是自愿的,而是有着家长的督促或者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但是这种压迫式的阅读只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心底排斥阅读,一旦他们年龄大了,没有父母的束缚,很可能会拒绝阅读,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引导上,教师和家长也有很多不足,最为显著的是没有帮助学生选择书籍,一味地让他们阅读四大名著或者外国名著,要知道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书籍是初中必选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学生在心底排斥阅读。在笔者看来,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转移到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甄选适合的书籍,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从课内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阅读时,容易受到情绪和兴趣的左右,遇到喜欢的童话故事一类的文章就想看,而对一些科普类文章则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既是教学优势,也是教学难题。教师要学会投其所好,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起阅读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语文课本的选文不是教师能决定的,总有学生喜欢的课文和不喜欢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的课文中深挖教学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某一次的阅读课主体是红色记忆,缅怀抗日英雄。虽然每一代人都在接受红色记忆的洗礼,但是不能否认,学生对于这种阅读主题兴趣不高。为了勾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将课文《王二小》改编的电影播放给学生看,学生深深地受到二小的大无畏精神的感染,对抗日英雄肃然起敬,想要通过阅读感受那段血色记忆,很自然地拿起笔者分发的阅读素材进行阅读。

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根据家长或者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阅读素材一旦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下降,甚至是产生抵触阅读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包括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推荐书籍。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专门挑一堂课,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难度不大,同时意义深刻的文章,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素材的甄选。当然,课外阅读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较为简单的文章上,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应该逐步加深深度,拓宽选材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教师在给学生选择了较大难度的文章后,不能对其置之不问,那样的话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教师应该同学生一同阅读,适当的给予学生指导,从而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指导并不是将信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问来进行,一方面,教师的问题逐步加深,指明了文章的脉络,另一方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阅读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阅读效果。比如,在笔者看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文对学生较为的晦涩,表面上看仅仅是描写游人观察蒙娜丽莎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暗讽当时社会的黑暗,学生很难体会到深层次的含义。因此,笔者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文中的“我”为何看到蒙娜丽莎深邃的眼眸会感受到一阵阵阴冷?....通过一些指示性的问题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帮助,促进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置于首位。当然,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有很多,不同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量身定做合适的阅读方案,这样,才会真正使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111-113

[2]刘秀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4:45-46

[3]白美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3,13:50-50

[4]李诚.浅谈小学语文中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方法[J].语文学刊,2011,10:100-101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