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17-05-13刘青彦
刘青彦
摘 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02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
课堂引趣,一要“精”。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个书包,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礼物,谁能猜出来就给谁,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伸入书包中摸一摸。二要“妙”。即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在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通过各种主动积极探索学得知识,增长技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创建条件。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
3.同样,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正方体,圆形和球。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形和体,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5.最后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分别是哪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参与了教学,使学生能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表达,从而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
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
微笑只是一个小的肢体语言,但是我们不能小瞧了微笑的力量。把微信带进课堂是一种信念,是教师对自己的自信,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师生可以有效开展平等合作的有力帮助。从名家的课堂上,我们找到和得到最多的是微笑。那微笑是睿智,是磁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难发现是微笑伴随他们成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微笑面向学生,学生会感到如沐春风,心情愉悦,注意集中,奋发向上;如果教师的脸色不好看,学生则会产生畏惧,自卑心理,情绪低落,甚至导致逆反心理,丧失信心和上进的。
(二)带着竞争进课堂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如果我们能适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带着鼓励进课堂
鼓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等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而会放弃学习。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安慰。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譬如“真棒”“很好”“不要着急”“慢慢说”“真聪明”“真了不起”……作业批改写激励性评语,或者画个笑脸、大拇指……此外,对于课余时间认真完成书上习题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鼓励。教师这样做,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归宿。
参考文献:
[1] 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16.
[2] 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2015(17):49.
[3] 馬志刚.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小学),2016(5).
[4] 马爱华.我与新课程同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教育,2016(11):57.
[5] 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15.
[6] 佘定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咨询, 2016(28):71.
[7] 高树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南北桥,2016(8).
[8] 赖舒迪.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1.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