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7-05-13许善春
许善春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积极开拓创新,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现代农业特色初步形成。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区;涉农资金整合;农业基础设施
自2012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安徽省庐江县积极开拓创新,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现代农业特色初步形成。
一、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坚持资金使用方向、资金实施部门、资金支出渠道“三个不变”原则,先后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3.6亿元,在郭河、同大、金牛、石头等镇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多亩。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2.3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资9.3亿元,完成千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170.45千米,扩挖塘坝6353口,清淤农村沟渠746条,更新改造小型泵站71台套,有效地改善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整合投入资金3.35亿元用于美好乡村建设,建成30个中心村,整治永久性居民点201个。
(二)分区功能日益凸现。涵盖郭河、同大两镇和合创园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设施先进,机械化生产程度高。以水生蔬菜为主导的白湖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苗木花卉为主导的巢湖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茶叶和蛋鸭为主导的柯坦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乐桥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城郊高效农业为主导的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承载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一核多点”的架构初步形成,促进了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2015年,全县粮食种植207.3万亩,总产88.4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6.1%,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三)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7.7万千瓦,同比增长5.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7.4%,较上年增长2.0%。全县建成育秧工厂30余处,50多万平方米,可实现水稻机械化栽插15万亩。全县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大棚建设标准和规模显著提高。
(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让土地按照效益法则流动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奖补力度,着力推动土地规范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耕地70.5万亩,规模化经营比重达64.6%。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249个,其中家庭农场662家、农民合作社461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9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服务、产品有订单、投入有信贷、风险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的“六有”示范家庭农场,成为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培育的“模板”。出台《庐江县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试点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支农产品开发不断突破。到今年2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64.8亿元,占全部贷款75.9%。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林权等多项产权登记,试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实现农村资源向资产转变、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打好了基础。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已经建立,交易平台正式运行。到今年3月底,成交项目195个、成交金额5.2亿元,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约10万亩。
二、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但由于全县耕地面积大、缺少长期稳定投入,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依然存在广大薄弱区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示范区规划建设时设计了“一核、七区、一带”,但从发展现状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程度,目前只是核心示范区(台创园)“一枝独秀”,远未达到“满园春色”。全县已建和在建高标准农田目前有40万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2.1%,财政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资金整合效率不高。一是现行资金分配格局制约资金整合。目前,参与管理支农和涉农投资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加之都是“条条”管理,各部门在计划下达方式及项目管理办法上不尽相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不统一,从而使县级层面的资金整合难度大。二是资金整合平台不多。在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台创园)基本建成后,目前除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台外,暂没有更多的整合平台,因而无法将更多的涉农资金整到一起,合力办大事。三是资金整合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资金整合没有中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大,有时只盯着现行项目或资金。整合时没有充分考虑部门实际情况,强行要求、手段简单,导致有的单位宁愿少一事也不愿再争取项目。
(三)经营主体发展仍有瓶颈。一是融资依然困难。中央和省级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没有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对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有限。抵押贷款还未突破,经营主体没有有效抵押物,融资依然缺乏手段。二是用地问题矛盾突出。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用地报批手续较为繁琐,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所需的仓储、晒场、农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困难,矛盾突出。
三、加强庐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全面推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资金、资源,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注重提升國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要结合合芜蚌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扩大示范区核心区规模,同时向其他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延伸。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多建生态护坡和砂石机耕路,少建护砌渠道和田问水泥路。项目规划要与村庄整治和美好乡村规划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先建后拆现象发生。
(二)完善资金资源整合方式方法。一是搭建平台,构建载体。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项目、分区推进、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资金使用方向、资金实施部门、资金支出渠道“三个不变”原则,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巢湖南岸、白湖、柯坦、庐城、乐桥等五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县涉农项目整合平台,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提高政策叠加效应。二是做好规划。各个示范区要依据总体发展规划,列出中长期建设任务,由县财政部门制定资金整合规划,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县直相关部门,督促部门根据上级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争取和申报。三是加强监管。审计、监察部门要按照“既要整合、更要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资金整合的监管,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规范支出范围,注意防止假整合、乱整合和重复投入的现象。
(三)创新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村金融体制尚未全面完善的情况下,要探索建立吸引金融投入新机制。财政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项目单位,广辟示范区农业项目投融资渠道,支持成立现代农业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多方搭建现代农业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的补偿机制,健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逐步降低和防范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同时,要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工商资本投入示范区给予鼓励和支持;探索建立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投入的激励机制,广泛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四)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组建粮油、畜禽、园艺、茶叶等若干农业产业联盟,按照“校研发团队+县推广团队+N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1+N)”的模式,开展100名专家带100项技术与1000个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形成产学研结合、教科推进一体化的农业科技与产业服务新机制,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落实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政策,建立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