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相关情况的调研
2017-05-13徐海臣
徐海臣
摘要:2015年,国家调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即:玉米临储价格每斤下调0.11元,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收储标准,不再放宽生霉粒含量等相关质量标准。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实际,对政策中收储价格降低、收储标准提高“一低一高”两个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建议
2015年,国家调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即:玉米临储价格每斤下调0.11元,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收储标准,不再放宽生霉粒含量等相关质量标准。对此,我们结合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实际,对政策中收储价格降低、收储标准提高“一低一高”两个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调研。经过调研,我们认为,调低玉米收储价格,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也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临储价格贴近市场价格,才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政府在推进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合适的。
但同时也要看到,玉米临储价格的大幅度下调,对农民或其他种植者利益的冲击也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对于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问题反映得尤为集中和明显。
一、政策影响
(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下降。综合2015年1.1亿亩种植面积、2014年的收购价格、降价幅度和农民总人口等要素对比分析,玉米临储价格每斤下调0.11元后,黑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较上年下降720元左右。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冲击。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效益大幅下滑,凝聚力下降。双城市周家一个经营3.1万亩土地的合作社,今年将亏损613万元,一些农户要退社,合作社也表示明年不再种植这样大的面积。
(三)土地规模经营者收益下降。合作社规模经营主要是农户带地入社,地租连同其他收益一起核算。而绝大多数土地规模经营者是租地经营,哈尔滨周边玉米每亩地租金2014年、2015年600-800元,全省平均450元左右。由于土地流转价格是建立在2014年粮食价格基础之上的,但政策2015年9月才公布,年初租金已付,年终这些规模经营大户收益将大打折扣,对于2016年的土地适度流转产生一定影响。
(四)可能出现“卖粮难”问题。由于2015年要严格执行国家收储标准,不再放宽生霉粒含量等相关质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的玉米由地方政府按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负责制组织收购。黑龙江省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仓储库容缺口近700亿斤,且第四、五积温带跨区种植的玉米发生生霉粒的潜在风险较大,届时,这部分玉米销售问题较大,一部分将憋在农户手中。
(五)当前的价格降幅对明年黑龙江省种植结构的调整作用不是很明显。按照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价格下调0.11元,每亩减收100元左右,但仍比种大豆效益多400元左右(去年玉米每亩效益600元左右,大豆100元左右)。水稻效益高一些,但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和水源匮乏地区不具备种植水稻的土壤、气温和水源等条件,农民只能选择继续种植玉米。据预测,如果还是这个价格,继续执行临储政策,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
二、采取措施
针对粮价调整可能带来的问题,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一)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有关部门和媒体对价格调整在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方面的市场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广大农户在第一时间对政策调整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切实做好维稳工作。近几年,王宪魁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多次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上烘干设备、增加仓储能力、扩大加工能力等措施,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和增加收入的措施与办法。国家政策出台后,省委、省政府立即采取措施,督促各地做好玉米收购工作。主产区绥化市派出工作组深入48个重点粮食收储企业进行督导检查,督促企业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并在筛选、烘干等环节为农户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持,尽可能地增加农民收入。舆情部门适时掌握重点产区农户动态和反映。基层组织及时与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沟通,确保产区社会稳定。
(三)对农业结构调整做出部署和安排。在2015年10月10日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改革推进会上,王宪魁书记就调整农业结构做出了“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的部署,并要求种植结构18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第6期“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往现代畜牧业上调、往绿色食品上调”。陆昊省长要求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倒逼“种得好”,以此加快由数量向质量和效益转变的步伐。目前,黑龙江省正在部署开展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三减”行动计划,优质品牌逐步做到“三不用”,切实提高粮食品质。
(四)积极支持玉米加工企业提高开工率、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省政府出台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政策性粮食和自购粮予以补贴的政策,通过企业加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加快玉米销售,稳定产区玉米价格。五是积极谋划推进粮改饲、粮改豆试点工作。目前,各地正在制定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草种植计划,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黑龙江省重点玉米产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的反应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有组织、有规模的群体事件。广大农户对于近年来玉米临储政策形成的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外两个市场价差较大,仓储库容居高不下、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以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对价格下调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
三、建议
(一)对农民和其他种植者减少的收益予以补贴。以每斤1.11元的临储收购价格为目标价格,采取相应措施将下调的0.11元减少的收益补给农民和其他种植者,确保其收入保持合理增幅和一个缓冲空间。特别是对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要在融资、生产资料购置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防止其资金链出现问题影响将来生产。
(二)深化玉米目标价格改革,取消玉米临储政策。2015年降低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的措施是比较生硬的,没有配套措施跟进,农民不满意,部门有阻力,效果不明显。建议深化玉米目标价格改革,實现价格降到位,补贴可弥补,通过完整到位配套的措施,在促使玉米价格向市场回归的过程中,达到农民接受、部门认可,企业得实惠,产业健康发展的改革目标。政策一旦明确,就应尽快把目标价格和改革的具体措施公布出去,给农民一个自我调整的心理预期。
(三)对东北玉米主产区实施政策倾斜。特别是在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深加工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及新上玉米乙醇等项目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目前,黑龙江省三积温带下线和四、五、六积温带玉米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总产量超200亿斤。这些地区玉米多属跨区种植,品质差,易色变、霉变,不易储存,大部分靠临储政策涌入国有仓储企业,且库容仍在不断加大。有必要采取补贴等措施予以调减,力争到2020年,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调回三积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