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训练与传统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比较
2017-05-13唐作翼韦柳丹黄晓棠陆兰芬黄晓学
唐作翼+韦柳丹+黄晓棠+陆兰芬+黄晓学+谭丽桃��
【摘要】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和传统弱视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弱视患儿94例(132眼)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训练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弱视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且观察组的轻度、中度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01)。
结论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弱视训练方法,尤其是对于轻、中度弱视患儿效果更佳。
【关键词】儿童弱视;多媒体训练;传统弱视训练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26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multimedia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for children amblyopia.
MethodsA total of 94 amblyopia children(132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raditiona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ultimedia training,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integrated therapy.And then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3 months after treatment,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P<0.05),and that of mild amblyopia and moderate amblyop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vere amblyopia (P<0.05).In addition,6 months after treatment,vision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of both group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le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1),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P<0.001).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multimedia visual training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especially for mild amblyopia and moderate amblyopia.
【Key words】children amblyopia;multimedia visual training;traditional amblyopia training
弱視是由于视觉发育关键时期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视力,通常伴有斜视及双眼视功能障碍。弱视是幼儿最常见的视功能障碍,它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而且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儿童弱视可通过合理的治疗来提高视力甚至恢复正常视力,多媒体视功能训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其将电脑动画与弱视治疗结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1]。本研究分别采用多媒体训练和传统弱视训练治疗儿童弱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94例(132眼),诊断和分类均符合《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中相关标准[2],且排除合并引起视力下降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眼病、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在线训练等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多媒体训练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弱视治疗组(传统组)。观察组48例(67眼),男31例(42眼),女17例(25眼);年龄3~7岁,平均(5.13±1.46)岁;左眼31眼,右眼36眼;轻度弱视36眼,中度20眼,重度11眼;斜视性弱视35眼,屈光不正性24眼,屈光参差性8例。传统组46例(65眼),男30例(40眼),女16例(25眼);年龄3~8岁,平均(5.29±1.52)岁;左眼30眼,右眼35眼;轻度弱视34眼,中度21眼,重度10眼;斜视性弱视33眼,屈光不正性25眼,屈光参差性7例。两组患儿性别、左右眼、弱视程度、弱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综合视功能检查康复系统进行多媒体训练治疗。首先收集患儿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家族史、治疗史、裸眼和矫正视力、屈光度、眼球活动度及眼位等)并录入电脑系统,结合具体病情和患眼情况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训练内容包括视觉刺激训练、精细目力训练、双眼视觉训练、红光闪烁训练、立体视训练、融合训练、追随训练等。通常对于矫正视力<0.4的患儿采取视觉刺激训练和精细目力训练;对于矫正视力提高至>0.4且相差<2行的患儿,可在上述基础上加行双眼视觉训练;当>0.6时则可加行融合训练和立体视训练。外斜视患儿有融合功能者行辐辏训练,内斜视者行分开训练。每个项目训练时间为5~15 min,每天训练30 min,10 d为一个疗程,间隔2~3 d后进入下一个疗程。传统组采用传统综合训练治疗,对于单眼弱视者行健眼遮盖,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者进行双眼交替遮盖,并根据患儿复查视力结果适当调整遮盖时间;采用家庭式红光闪烁仪训练,每天2次;同时结合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珠子、描图、绣花等,单次训练时间为15~30 min;旁中心注视患儿同时给予后像治疗;定期来院复查视力、眼位及注视性质等,并根据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法。
1.3观察项目
两组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改善情况。
1.4评价标准[3]
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好转:0.9>矫正视力提高至≥0.2;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以基本痊愈加好转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AKx-D〗±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1,P=0.083),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9.472,P=0.002)。见表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轻度、中度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P<0.05),且观察组轻度和中度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儿(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改善比较
经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01)。见表3。
3讨论
儿童是弱视的高发人群,国内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4%[4],可对患儿视觉功能、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学习障碍。研究显示9~12岁组患儿基本治愈率要低于3岁~组和6岁~组,所以对儿童弱视早期发现和早期科学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视觉系统发育的可塑性也为发育期弱视的治疗提供了机会[5]。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有遮盖疗法、红光闪烁仪训练、CAM疗法、后像治疗等,以往医生结合患儿具体病情给予上述综合治疗,这些疗法需要患儿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依从性,但儿童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治疗效果得不到保证。国外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弱视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是传统疗法能否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6],而传统疗法较为单调、乏味,儿童不易配合或不能坚持治疗,造成疗程延迟或半途中止,极大影响治疗效果。
多媒體训练疗法是以大脑神经器官和认知功能的可塑性为依据,利用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及计算机视觉等多种科学理论,将多媒体训练与视觉训练治疗结合在一起,通过特定的多媒体信息完成生物刺激,达到提高患儿注意力、改善视觉功能的目的。该疗法为多媒体智能化视觉训练体系,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训练患儿的眼力、脑力及手眼脑的协调水平,刺激患儿视细胞发育成熟,提高其视觉技巧与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观察组轻度、中度患儿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媒体训练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训练疗法,此外观察组患儿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多媒体训练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钟国文[7]采用多媒体训练治疗弱视儿童43例60眼,结果总有效率为95.87%,显著高于传统遮盖法对照组的83.33%,治疗后在诱发电位潜时、诱发电位振幅、视力水平等方面改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杨玉珠等[8]分别通过多媒体训练系统和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进行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1% vs 52.5%),进一步观察发现试验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以及3~6岁、7~12岁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中相对应患儿的有效率。本研究结果与这些国内研究相符。
经总结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训练方法,多媒体训练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趣味性较强,将色彩、卡通、游戏、动画等元素结合到训练中,提高了儿童对训练治疗的依从性;(2)通过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多媒体画面来刺激儿童视觉通道,促进视网膜细胞发育;(3)将患儿信息、治疗方法等保存至多媒体系统中,有助于医师及时了解、跟踪和管理患儿治疗情况;(4)有助于缩短弱视儿童视觉改善和恢复时间,且方法简单、容易普及。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训练方法治疗儿童弱视能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方法简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irch EE,Li SL,Jost RM,et al.Binocular iPad treatment for amblyopia in preschool children[J].J AAPOS,2015,19(1):611.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
[3]黄杨利,赵牧,何建华.多媒体训练系统重建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1):3941.
[4]葛坚,赵家良,黎晓新.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7.
[5]段小莉,刘学仁,穆云霞.多媒体训练治疗与传统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2,20(2):8084.
[6]李爱军,布娟,王乐今.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4,34(9):834837.
[7]钟国文.多媒体训练和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5,15(5):6970.
[8]杨玉珠,刘永民.多媒体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6):26522655.
(收稿日期:2016-10-26修回日期:2016-12-11)
(编辑:潘明志)
作者简介:唐作翼,男,主治医师。Email:tangzuoyi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