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2017-05-13郑春荣
郑春荣
二十国集团(G20)是危机驱动下的产物,它能否转型为一个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以及这个机制如何提升其有效性和合法性,這是G20机制改革的关键议题,也决定着G20在未来全球治理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年、2017年中德两国先后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这是中德两国携手推动G20议题和政策的一致性、增强G20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的一次契机。对此,中德两国在2016年6月13日发表的《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已有明确宣示:两国“愿加强在G20框架下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两场峰会取得成功,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当前,全球“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一些国家更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取了内顾倾向的政策。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德两国都明确表示,逆全球化而行不是出路所在,要解决全球化的负面现象,必须使全球化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推进包容式全球化。
在本期三篇围绕G20的专稿中,辜学武的《G20: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对冲机制及其前景》传递的核心观点就是,G20担负着从政治上对冲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作用。他结合杭州峰会指出,G20得益于其运作模式和联合磋商机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而主席国中国又在G20这个“引领者”中充当着“引领者”,这也体现在以突出创新为特色的“杭州共识”中。张海冰在《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与G20》一文中,也认为G20推动中国从全球治理的外围走向了中心。面对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辜学武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和德国联合欧洲各国共同开启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3.0的机遇来临了。之所以这样讲,这和中德两国的全球治理观有着紧密的关联。张海冰认为,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平等、开放、合作和共享为治理准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包含金融、贸易投资、能源、发展、安全和新疆域的全面治理体系。笔者在拙文《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德国与G20》中也突出了德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愿与新兴市场国家携手承担全球治理责任的立场;德国担任2017年轮值主席国期间的议程设置也体现了其在治理准则和议题领域上与中国的高契合度。
诚然,正如张海冰在文末所指出的,全球治理最大的困境是落实,G20也同样存在着集体行动的困境。然而,可能令我们感到谨慎乐观的是,杭州峰会在将G20从“清谈馆”转变为“行动队”——这被辜学武视作杭州峰会对G20实现历史性转型的最大贡献——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而笔者对德国担任2017年轮值主席国期间议程设置的分析,也表明德国非常重视各国对所作承诺的遵守和相应监督机制的增强。因此,虽然目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是汉堡峰会仍让人们心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