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17-05-13王安艺吴莉莉
王安艺 吴莉莉
循证护理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王安艺 吴莉莉
目的探析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照双盲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和血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行PIC术冠心病患者予以循证护理,不但能使血管并发症状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病症恢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冠心病;循证护理;生存质量;血管并发症
冠状动脉介入术(简称为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血管壁会因行PIC术出现受损现象,使其容易在手术完毕后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现象,进而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1]。在评价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对最佳指导临床证据护理方法的获取[2]。为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非常重要。为探究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报道显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行PIC治疗冠心病患者110例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67.6±2.5)岁;39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2~80岁,平均(68.3±2.5)岁;40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上述所述,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由于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再加上中老年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以及对PIC的认识较低,使其很容易发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这样不仅会对手术治疗产生排斥,而且对也会降低预后效果。这时,医护人员可通过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予以全面了解,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知识,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此外,为确保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医护人员可在与患者对话交流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与担忧,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让患者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使其能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内容如下:第一,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其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和介入护士、医生和护士长,而组长则是由护士长担任,明确且合理布置每个成员的工作职责,时常对小组成员予以知识培训。第二,明确冠心病PIC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心理障碍的干预和原因、诱发心率失常的因素、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等。针对上述问题,医护人员要通过查找数据库等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临床依据。对于文献的讨论、研究方法等,则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予以综合评估。然后通过和患者的病症状况相结合,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第三,循证阶段的实施。对术后包扎术肢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予以确定,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松紧得当,同时,还应当严密监视手术区域是否有血肿或者渗血现象的发生。术后,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律等严密观察。
表1 观察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表1 观察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组别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P81.26±9.09 90.71±11.21 4.856<0.05 84.30±10.14 93.14±12.69 4.036<0.05 85.08±10.76 95.15±12.91 4.444<0.05
1.3 评价标准
实施SF-36生存质量量表[3],对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予以评估:在SF-36生存质量量表中,包含10项36个条目,维度有8个,采用各个条目记分相加的计算方法,145分为总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在对照组55例患者中,低血压7例,尿潴留15例,腰酸17例,迷走反射11例。在观察组55例患者中,低血压1例,尿潴留4例,腰酸6例,迷走反射3例。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
2.2 观察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对比两组发生血管并发症状情况
术后对照组有16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状,其中8例皮下淤血,5例局部血肿,3例上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状,其中有3例皮下淤血,2例局部血肿。两组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治疗冠心病时,多主张采用PIC治疗方法,因为,采用此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能使患者的死亡率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的主要手段[4-5]。从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循证护理主要是先结合患者个人需求、临床经验及研究进展,然后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不仅能将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血管并发症时,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在PIC术后予以患者循证护理,通过评价证实与广泛查找,获取最佳证据,并为患者制定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这样便于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改善。
血管并发症在预防PIC术后护理时,需要对桡动脉的搏动情况予以仔细观察,若医护人员过紧包扎,则会导致患者手指出现局部浮肿及发紫现象,这时应当对其松紧度进行适当调整[6]。若患者发生皮下出血或者局部渗血现象时,则表示包扎过松,应对患者予以重新加压包扎。术后,压迫包扎患者穿刺部位时,医护人员应当高要求其松紧度,这样既能得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而且还不能使局部血运受影响。像应用抗凝剂、反复穿刺和穿刺位置不正确等,均易使穿刺位置发生皮下血肿现象。为了避免血栓的产生,常常在PTCA术后予以患者抗凝治疗,但是,实施肝素则会使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在临床护理期间,应当对穿刺位置是否发生血肿或者出血、敷料是否存在渗血现象等予以严密观察[7]。此外,若在术后患者发生皮下血肿现象,医护人员需立即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待72 h后拆除绷带,通常情况下,血肿现象会在14 d内被吸收。术后,为了避免挟制静脉血栓的产生,医护人员应当叮嘱患者多用温水泡脚,有助于下肢血液循环加快。现认为,患者实施PIC后,其卧床时间为4 h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为了能使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将其体位调整30°,这样能避免加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在PIC术后指导患者行早期活动与体位变化,既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能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8-9]。医护人员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工作做好,拔管前予以充分扩容,并做好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将利多卡因注入患者体内,这样能避免因疼痛造成患者迷走神经反射,而且,对于一些救急药物,医护人员也需要提前准备好。
介入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于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知识等,应做到主动积极学习,这样不但能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提高,而且还能加深对各种相关仪器使用方法的认识。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行PIC术患者中,既能使工作效果与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对患者预后也能起到改善效果,促进患者病症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1] 刘彦梅,吴志娟.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6):278-280.
[2] 刘洪珍,梅燕萍,吴蕾,等.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34-1635.
[3] 付婕,吕美盈,党亚萍.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25-1727.
[4] 张依群.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30.
[5] 黄金莲.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3,24(4):616-618.
[6] 向世兰,石爱军,石虹.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3-5.
[7] 周素红.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5):111-112.
[8] 杨中银.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47-148,150.
[9] 王丹丹. 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3-214.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Anyi WU Lili Nursing Department, Affiliated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PI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with PIC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uble-blind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ed.Results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P<0.05).ConclusionEvidence-bas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underwent PIC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but als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idence-based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R473
A
1674-9316(2017)01-017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1.11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护理部,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