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抽血反应的影响
2017-05-13贾为新
贾为新
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抽血反应的影响
贾为新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抽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 2016年2月1 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670)为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n=670)为2014年8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脉搏、血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抽血反应情况。结果抽血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抽血后脉搏、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抽血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抽血反应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抽血反应率。
抽血反应;心理护理;老年
静脉采血在健康检查评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研究等各项医药工作中广泛应用,为临床的日常护理操作[1],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皮下淤血、血肿等反应,甚至会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现象,影响抽血的顺利进行[2]。在临床抽血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到采血快速、准确,以使患者的痛苦减少,但是,负责采血的护理人员除了需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之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配合[3]。现收集2014年8月- 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血前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2月的1 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3年1月-2014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患者,共670例,男性365例,女305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2±13.5)岁,实验组为2014年8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670例,男性350例,女性32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7.5±1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中排除神志不清不能合作的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抽血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使用温柔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以对其病情有基本的了解,针对患者存在的紧张、恐惧心理、忧郁、烦躁心理、急于求成心理、对抽血化验有疑虑的心理、担心医源性感染的心理等问题给予相应的引导[4],对患者存在的疑问给予积极的解答,将抽血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及要求详细的向患者解释,以使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采血过程中能积极的配合,部分患者担心抽血过多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应向其解释采集的血量并没有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5]。完成抽血后,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询问,观察是不是出现异常症状,将“静脉采血穿刺点”的护理三要素向患者进行讲解,禁止揉抹穿刺点、使用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使用足够长的时间对穿刺点进行按压。如果患者出现穿刺静脉处皮下淤血或肿痛,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安抚,使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消除或缓解,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6]。
1.3 观察指标
(1)SAS评分:焦虑情绪使用SAS量表评定;(2)脉搏、血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3)抽血反应情况:根据抽血后患者的主观不适(心慌、头昏、乏力、眩晕、出冷汗、四肢湿冷)、客观表现(面色苍白、血压偏低、脉率偏快、血压降低、脉搏加快)及血压变化将患者抽血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轻度:患者有主观不适、客观表现,但抽血前后的血压差低于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脉率差不足20次/min;中度:患者有主观不适、客观表现,且抽血前后的血压差不低于20 mmHg或脉率差不低于20次/min,但是程度仍不及重度者;重度:患者有主观不适及客观表现,收缩压降低且低于80 mmHg或心率不低于120次/min,且出现晕厥,抽血2 h后仍有不适感[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抽血前后SAS评分比较
抽血前SAS评分 :实验组(32.5±6.4)分,对照组(31.7±6.9)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后SAS评分:实验组(25.3±5.1)分,对照组(28.2±6.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抽血前后脉搏、血压比较
抽血前实验组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抽血后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与抽血前比较没有变化,两组抽血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抽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抽血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在疾病的诊疗、健康体检等过程中抽血均为常见的项目,在抽血过程中护士的穿刺技术熟练过硬、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均非常重要,可达到一针见血、一次达标,以使患者的痛苦降低,但除此之外,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使患者的心理矛盾得到消除,患者痛苦减轻,在抽血过程中积极的配合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部分患者在抽血过程中或抽血后会发生抽血反应,而患者的消极情绪、抽血环境、对抽血的认知情况等均会影响患者的抽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更好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或疑问给予积极的解答,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此外,要对患者进行抽血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对相关认知程度提高,对抽血的步骤、配合措施等有更好的了解,心境平和,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或者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如示范法、暗示法、松弛疗法等,在抽血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和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抽血过程[9-11],抽血后观察患者是否有抽血反应,一旦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干预。现对670例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表明,抽血后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抽血后脉搏、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抽血反应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抽血前后脉搏、血压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抽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抽血反应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抽血反应率,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不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造成影响。
[1] 陈影珊. 心理护理在门诊抽血中的作用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9):119-120.
[2] 何玲,刘建香,黄清云,等. 心理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在抽血中的应用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4):647-648.
[3] 张秀华.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32-133.
[4] 陆健,王爱萍. 门诊抽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 华夏医学,2003,16(5):698.
[5] 陆惠洁. 门诊抽血病人的心理护理[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S1):213.
[6] 郑夕霞. 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抽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7):223-224.
[7] 李春华,楚德昌. 心理护理在空腹抽血体检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2,17(6):408-409.
[8] 阳丽华,韩炜,吴红霞,等.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9):1760-1761.
[9] 孙明辉. 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0):365.
[10] 葛禹辛,李菲,张鸿雁.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22-223.
[11] 杨惠青,骆焕荣,肖凤新.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31-133.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Blood-drawing Rea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JIA Weixin Injection Room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Hospital, Beijing 1022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hematopoietic response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1 340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time. The control group (n=670) who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4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test group (n=670) who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SAS score, pulse and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lood-drawing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tes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uls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blood-drawing reaction rate of the tes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blood-drawal re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improve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blood withdrawal.
blood-drawing reaction; psychological care; elderly
R473
A
1674-9316(2017)01-015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1.100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急诊科注射室,北京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