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现代农林职教集团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7-05-12强承魁秦越华赵虎王胜永胡长效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成效现状

强承魁+秦越华+赵虎+王胜永+胡长效

摘要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徐州现代农林职教集团成立后的运行情况,对其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保障产教同步发展和彰显集团办学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集团今后应开展“五位一体”的集团化特色办学方向,旨在为地方农业类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农业职业教育;徐州现代农林职教集团;现状;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87-0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1]。所谓职业教育集团是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2],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和重要任务[1,3]。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社会化、园区化、集团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突破口[4]。徐州现代农林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成立以来就牢固树立以加强政校行企密切合作、深化农职教改革创新和实现多方合作共赢为宗旨,通过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合作举措、扎实推进高效运行,在务实务农固根本、重学重化育人才和求新求变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赢得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肯定与认可。

1 成立与运行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4个特大城市、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在省委、省政府启动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全省唯一超过百万亩的设施农业大市,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健全和农业支撑体系强化等亟待提档升级,进而继续保持规模特色农业大市的领先地位,其中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责无旁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推动徐州市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努力把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的中心,2015年1月,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了由政府指导,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11所中高职院校、4家行业协会、36家企业、1家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自愿参加的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盈利性的非法人产学联合体——徐州现代农林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自成立伊始,办学上即明晰确立了“人才培养、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定位和立足“服务三农”发展,主动适应区域“两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产业”建设需要的服务面向定位。在2年来的办学实践中,集团创新发展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的组织运行机制,在深化农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农职教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办学成效初显,也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经验。依托集团办学开展的“肉用山羊多胎繁育与饲养新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成果被评为2014—2015年度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其做法被《江苏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2016)》收录。

2 做法与成效

2.1 实施常态运行,健全组织运行机制

2.1.1 集团化办学组织体系构建。集团由指导委员会和理事会构成,理事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和市农业委员会负责人任副主任,市水利局、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市政园林局和市农业科学院等相关产业主管、业务部门领导为委员,统筹协调集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相关部门对专业群建设、人才培育等进行具体指导。集团设置理事会、常務理事会,负责集团建设与集团化办学的决策、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集团下设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农用机电3个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专业群内校政、校际、校行、校企等合作工作。2015年11月,由部分核心成员单位联合注册成立的徐州绿润农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为集团化办学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2.1.2 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形成。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届期均为5年。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若干名。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并经理事大会讨论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的任期同理事会的届期。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均可连选连任。理事大会会议每年至少1次,合作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2次。借助网站、微信群、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布合作需求和工作信息。集团通过企业订单培养、冠名班、员工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鉴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接收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应用技术研发等服务,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和多方利益共赢机制,目的是增强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优化政策环境,保障产教同步发展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徐政办发〔2013〕225号)明确要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办学体制、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以高校、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打造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职教集团,构建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集约发展推动品牌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深入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扩大中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培养规模,推行中等职业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5+0.5”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徐州市2015年度江苏省科技创新券申报的通知》,省科技创新券支持相关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独立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服务等。集团紧抓利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引导各方与产业主管部门深度对接交流,为专业群产学合作工作的开展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集团瞄准区域“四大产业”建设的新阶段、新需求,正在筹建由产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的中高职同类专业和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群合作委员会,旨在为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提供组织保障。目前正通过建立企业专家工作室、企业教师工作室和共建徐州市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徐州市绿色植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稳固发展了专业群与产业群的长期合作互动关系。遵循“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大对接,有力推动了职业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转型升级。基于中高职院校及成员企业的协同,面向专业、产业群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员工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联合研发等合作,巩固提升了专业群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同时借助产业群的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级联放大了区域农职教的社会影响力,对招生和就业的辐射拉动效应凸显。如徐州山崎农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专门为学生顶岗实习开辟实践生产线,为师生科学研究开放研发中心并配备了指导团队,按照中日合资企业的理念建设蔬菜栽培技术等实践课程标准,在承接集团成员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同时,为学校师生建立了创新创业课题,鼓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锻炼提升师生的教科研能力。

2.3 创新合作举措,彰显集团办学成效

2.3.1 三方联姻,共建高职特色专业。学校依托集团多元需求,通过分析徐州着力建设包括现代农业基地在内的“三大基地”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内的“四大产业”发展所需,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服务经济,彰显特色,提升优势”的专业建设思路,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专业的基础上调整、改进、升级为10个三年制高职专业,联姻政行企三方进一步拓展了17个产业前景好、就业需求旺的专业,现已形成了“以农林牧医类专业为优势,生物工程类专业为特色,财信机电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架构。其中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入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

2.3.2 三变齐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学校依托集团聚集效应,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通常的校企两方合作组建职教集团为政行校企四方协作职教集团,构建从专业咨询、人才规格确定,到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的技能型人才培育新平台。二是转变单一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为技能培养、毕业设计、适岗锻炼等多功能实践教学,加快学生知识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转变。三是转变固化订单培养为双选弹性订单培养,采取预订单组班培训,顶岗实习前再由学生、企业互选,确定实习和就业单位,提高了订单培养的针对性和执行度。通过集团成员的协同,畜牧兽医专业引进正大疫病诊疗中心,实践教学与岗位工作融合;徐州恩华药业赠送生物制药专业生产设备,岗前培训与订单就业对接;园林技术专业设立海南佳卉奖教、学金两段评奖,校内花卉生产与企业岗位实习互通。学校积极吸收企业元素,邀请企业专家系统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并合作开发专业课程92门,编写教材、实习指导用书17部。

2.3.3 四向融合,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集团的丰富资源,构建起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个开放式训练平台,形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探索形成了“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立足校企“双主体”合作,围绕强化技能、强化素质、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强化”目标,采用“四阶梯”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职业院校的相互合作与促进作用,与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扬州大学等合作,开展中职、高职和本科有效衔接办学;利用建成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集团内学校、企业广泛受益;强化与合作院校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互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现共赢;主动为中等职业学校培训骨干教师、为各县职教中心培训教学管理骨干,彰显大职教效应;借助科技镇长团、科技扶贫工作队和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积极为政府科技人才、“三农”服务工作献计出力,级联放大集團正能量。

2.3.4 四轮驱动,提升高职服务能力。学校依托集团综合优势,主动更新社会服务理念,不断健全组织机制,注重创新社会服务举措,在技术帮扶、政产学研合作、成人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连续7年获评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突出单位,2次蝉联徐州市科技帮扶先进单位,1人获评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2人被表彰为徐州市科技镇长团优秀成员,其技术帮扶落地生根的事迹多次受到《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该校《以科技项目引领肉鸭产业发展》《以科技项目助推养殖业提档升级》2个技术服务案例分别入选2014年、2015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一种葡萄夏栽绿苗快速成园促成栽培技术》实用新型专利已在丰县、沛县、铜山等淮海果区得到广泛应用。现已累计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新疆奎屯等地区培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1 590余人次。该校也先后获评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回报社会先进单位等荣誉。

3 展望

徐州现代农林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化办学成效初显,也形成了一些亮点和特色,但与集团成员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区域农职教集团化办学目标尚存差距。今后集团将继续以推动“三农”事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不断整合集团优质资源,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切实加快产教同步发展,充分彰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建设、岗位实践、就业创业”的五位一体集团化办学特色,注重提升反哺社会的示范辐射能力,在建设“富强美高”新徐州、新江苏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马敬卫,杨立久,康兴娜,等.行业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思考[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6,19(1):36-39.

[2] 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6.

[3] 龚健.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2):6-9.

[4] 宋教华.烟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分析与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24-28.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成效现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