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方法
2017-05-12王子枫
王子枫
【摘 要】本文针对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方法展开了研究,包括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来源渠道、进一步创新新闻传播的结构层次,以及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制度等。
【关键词】新闻传播;理论深化;传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77-01
无论从专业发展还是从媒介环境变化的角度来看,新闻传播理论已经进入到了“非创新不可”的阶段。从研究者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似乎是一个学术问题,其中包括了太多的因素,因此并没有统一的概论。然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却是可以遵循系统化的方法与原则的,只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与整体方向,就能找到正确的深化与创新方法。
一、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渠道多样化。伴随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渠道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人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后,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热点事件,并且在关注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心得与看法。过去,只有专门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者才具备编纂与传播新闻事件的条件,而在信息时代中,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变革之后,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性让新闻信息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于无形中促使新闻传播理论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以国情为基础。为了促进新闻传播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要确保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工作建立在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产生正面的积极引导,从而将新闻传播理论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时,需要充分联系国情,同时还要注意公众舆论导向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切不可站在他方角度来评论我国的新闻事件。
(三)以原创为发展。新闻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公开化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因此在对新闻传播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大众的新闻需求,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们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愈发密切,如何在跨领域交流中坚守我国的文化原则,彰显我们的信息特色,将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应当站在全球的高度予以完成,同时还要将一些不良文化所带来的诱惑抵制在外。
二、新闻传播理论的深化与创新方法
(一)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来源渠道。在过去,具备新闻传播条件的均为一些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大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没有一个畅通高效的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种移动终端的支持下,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动态,而且还能够同其他网民一起交流意见。例如,震惊全国的温州动车事故,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各大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与数据统计非常有限,并且不能把在瞬间发生的事件全过程完整记录下来,而网络中有一位普通网民用自己的手机记录下了事故发生的瞬间。
(二)进一步创新新闻传播的结构层次。在深化与创新新闻传播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优先考虑我国当前现有的新闻理论结构与新闻体系。由于新闻传播理论同时涉猎新闻传播性质、传播原理、传播规律,以及传播方法等多个方面,因此难免会出现传播交叉的现象,此外还会接触到一些边缘学科,例如传播心理学、传播语言学等。事实上,所有理论的形成均要得到真实社会背景的支持,由于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中,因此理论也要做到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过去,我国新闻传播所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国家政策,由于技术上的诸多限制,忽略了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在新闻制度的确立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大众的支持率较低。为此,在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应当将重点放到传播理论的结构与层次中,顺应大众的新闻获取需求,做出相应调整。
(三)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制度。新聞传播事业如果想要得到蓬勃发展,就必须尽快构建以政府指导、以大众监督、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传播管理制度。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闻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新闻传播速度与新闻信息质量必须要得到明显提高,为了尽快达到标准,各个相关部门要积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首先,政府要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督促新闻传播行业要做到自律自强,同时还要发挥社会民众的舆论监督作用,让群众有表达个人建议的平台;其次,为了促进我国新闻传播理论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必须要尽快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的现代传媒管理体系,为大众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智.在“理论”与“经验”之间——对中国传播研究二元路径的在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4,(09):33-39.
[2]黄楚欣,彭云佳.2015年新闻学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教育传媒研究,2016,(2):68-71.
[3]蒋飞.中国传播研究的三次浪潮——纪念施拉姆访华30周年后施拉姆时代中国的传播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