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现状审思
2017-05-12王颖牛超邓超郭辉李赓
王颖+牛超+邓超+郭辉+李赓
【摘 要】随着音乐剧市场的升温,其作品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获得长足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音乐剧人才培养基地,我国许多高校在音乐剧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把音乐剧表演充分本土化,为社会培养更多“能歌善舞,唱演俱佳” 的综合性人才,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29-01
一、我国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狭窄,课程结构比例失衡。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要看学科特征,还要关注社会需求和生源资质等,如培养哪方面的人才、学校的办学方向如何、学生需具备哪些技能等,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在音乐剧人才培养方面,综合性大学与独立艺术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独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专才”,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通才”。综合性院校音乐剧课程培养目标不是表演教学人才就是各层次表演人才,鲜有提及创作、导演、管理等人才的培育。其课程目标定位狭窄,严重影响了综合性院校音乐剧专业学生就业通道,也很难满足音乐剧事业发展需要。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也是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课程内容覆盖面窄,课程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表演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内容覆盖面窄,《导演基础》《剧本分析》《戏剧小品编创》等均为选修课程,课程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是专业技能课程,然而,一些综合性大学专业技能课程明显不足,表演类课程学时明显偏少。虽然综合性大学以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为主,但是,为了“一专多能”而压缩“专才”的培养学时,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导致教师教学难度的增加,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影响教学效果。
课程实施方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主体的参与度,主体参与度越高,课程实施过程就越顺畅,更有利于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由于多数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选修课程的参与度最低。而专业技能课程最具实用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重视,生们的参与度最高。但从整个参与程度来看,一些综合性院校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时长不够,学生多为被动式学习,导致课程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影响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办学时间短,培养观念落后。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办学模式还是以借鉴发达国家办学模式为主,办学时间短、办学底子薄,培养根基明显不深。早期音乐剧教学是持续突破、尝试、摸索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办学初期,不仅教学人员比较短缺,从事音乐剧工作的艺术教师多为相关行业转过来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严重缺陷。近些年,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根据现有国情,积极借鉴西方教学手段,极力促使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走向正轨,然而,受管理体制、教育格局、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其成长过程充满曲折。
随着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音乐剧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剧艺术能否健康发展,音乐剧人才是关键。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来看,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多以完善与提升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演唱、舞蹈、台词表演等技能,在音乐剧导、创、编以及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明显不足。从人才培养课程实施来看,培养音乐剧表演技能教师仍然是首位,人才培养核心问题没有能够解决。
(二)学科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课程设置难以创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经费支持不同,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同,音乐剧课程实施开放度和自由度也有所区别,导致学科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课程设置难以创新。我国许多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不仅借鉴国外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内容,还沿袭我国传统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这种拼贴式课程设置模式,易受制于固有教育思维,难以拓阔格局与视野,很難实现本土化的音乐剧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是课程结构因循守旧。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育课程与公共必修课程混淆,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难以变通,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修课程沦落成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另外,专业理论课程不受重视,“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三、结语
作为音乐剧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使命。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设置音乐剧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打好艺术知识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华.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中国音乐剧的创新与发展[J].戏剧文学,2010,(09):32.
[2]刘思思.高校音乐剧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全能型演员”[J].大舞台,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