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2017-05-12何顺兰周文婷

关键词:内资高技术差距

何顺兰,周文婷

(1.浙江元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外商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何顺兰1,周文婷2

(1.浙江元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1997—2013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从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两个视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国有企业,却产生挤出效应;国有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非国有内资企业更强;技术差距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呈现倒U形关系,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更加复杂。在进一步分析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差距;高技术产业

自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我国逐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高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作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内部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要素投入来实现技术创新,二是利用外部企业在研发活动中产生的技术溢出。通过利用外部技术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还可以缩短提高技术水平的时间。近几年,中国利用外资额稳步增加,2014年大约有1290亿美元规模的FDI流入国内,较2013年增长了近4%,第一次成为全世界最大的FDI接收国。根据科技部2015年3月公布的《科技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三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行业营业收入的56.8%,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中,这一比重高达到9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三资企业也占到61.8%。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三资企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是否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对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影响是否一致呢?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讨论研究。

一、文献回顾

MacDougall[1](1960)在分析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而产生的福利效应时,首次将技术溢出效应当做FDI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现象。此后一些学者也纷纷围FDI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非绕溢出效应展开大量的研究。Charnes[2](1978)通过对澳大利亚制造业的研究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Globerman[3](1970)在研究加拿大制造业时,Ayyagari和Kosová[4](2010)在研究捷克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而Borenztein[5](1995)认为FDI的溢出效应存在门槛,即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劳动技术以及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时,溢出效应才会存在。Glass和Saggi[6](1998)则认为技术差距在实质上反映了东道国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距越大,东道国从外企中获得技术溢出的可能性越小。Pittiglio、Reganati等[7](2014)通过对意大利企业的研究发现当技术差距很大时会产生负的技术溢出,而当技术差距中等偏低时则会产生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外的研究大部分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是存在的,但是需要建立在东道国有一定消化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即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东道国,而是通过与东道国的消化吸收能力相结合,才能实现。而影响东道国消化吸收能力的因素不仅和其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关,还与其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有关。

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张海洋[8](2005)认为,如果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不足,那么内资部门会因为无法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而产生逆向技术扩散。李晓钟,张小蒂[9](2007)认为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李梅,谭力文[10](2009)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较高的省份,FDI会对该地技术创新起到正面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FDI却不能提升当地技术创新水平。沙文兵、孙君[11](2010)利用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发现FDI会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溢出效应。叶娇,王佳林[12](2014)利用江苏省2002—2011年地区面板数据发现FDI对江苏省技术创新具有正溢出效应。

综上所述,一国的技术水平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本国的技术水平,FDI是其中一个主要技术溢出渠道。而FDI技术溢出效果又和国内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消化吸收能力有关。如果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太大,内资企业容易失去赶超的动力,削弱了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而当企业自身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时则无法有效地利用内涵在FDI中的先进技术。虽然我国学者在FDI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都基于省市地区以及制造业部门展开,对于高技术产业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对不用所有制形式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文献则更少。基于此,本文从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这两个视角来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果,以期取得更贴近现实的研究结果。

二、实证设计

(一)模型设定与指标选择

参考陈羽[13](2009)使用的模型,并进行适度调整,模型最终设定为:

Yits=α1sFDItls+α2sXitsFDIts+α3sTDitsFDIts+β1Kits+β2Lits+β3RDits+ε

(1)

Yito=αloFDItlo+α2XitoFDIto+α3oTDitoFDIto+β1oKito+β2oLito+β3oRDito+ε

(2)

其中Y衡量内资企业的创新水平,用内资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表示;FDI用行业中三资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表示;X为内资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用内资企业消化吸收费用支出除以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表示;TD代表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用数据包络法DEA算出;K、L、R&D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内资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劳动力投入(R&D人员全时当量)以及研发投入(R&D经费内部支出);C是回归的常数项,i为不同的观测单元,O表示非国有内资企业,S表示国有内资企业,t为时间序列(1997—2013),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为了研究内资吸收能力以及内外资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加入内资吸收能力与FDI的交叉项以及内外资技术差距与FDI的交叉项。考虑到内外资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加入技术差距的二次方项。并根据一次和二次方项的回归结果,考虑加入技术差距的三次方项,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实证涉及的数据来自1998—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非国有内资数据为年鉴中公布的总值减去相应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数值所得。以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相比传统的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可以增加估计的数据量,增大了自由度从而使实证结果更准确。同时,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故将实证过程中的产出指标取滞后一年计算。

(三)技术差距的测算

目前用于测量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主要有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以及数据包络法(DEA)。其中索罗余值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都需要设定明确的函数形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则不需事先进行参数估计,因此可以减少部分主观因素的影响。该方法依据投入和产出值来构建有效前沿面,并通过计算各决策单元(DMU)距离有效前沿面的远近,来判断各决策单元的有效性。

如表1,采用deap 2.1软件基于产出角度的VRS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出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用两者之差表示内外资技术差距。其中投入指标2项,分别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代表劳动投入,新增固定资产代表资本投入;产出指标1项,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表示。

表1 内外资技术差距

(四)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首先,对选择的实证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变量是否平整,根据ADF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都属于一阶平整,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分别就Y1、Y2与对应的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判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KAO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变量对应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理由拒绝原假设,即这两组变量之间都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面板分析,以非国有内资企业拥有专利数Y1,国有内资企业拥有专利数Y2为因变量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无论以Y1还是Y2为因变量,P值均小于0.05,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1.非国有内资企业

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FDI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FDI对非国有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即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表2 非国有内资企业回归结果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

根据表2的第3列,X*FDI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非国有内资企业通过自主消化吸收能力来获得技术溢出的渠道并不十分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非国有内资企业自身的消化吸收能不强,无法有效地利用内涵在FDI中的先进技术。

根据第4列和第5列,加入技术差距的平方项后,TD2*FDI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拟合系数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技术差距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呈现倒U形关系。在一定技术差距内,技术差距会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当技术差距过大时,非国有企业因学习能力不足,无法从FDI中获得技术溢出效应。

2.国有内资企业

根据表3的第2,3,4列,当不考虑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时,FDI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FDI并不直接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而是间接地通过技术差距的途径来实现。表3的第5,6,7列,FDI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FDI不会对国有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缺乏监督,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对外资学习和模仿积极性不高,创新激励低下。

X*FDI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国有企业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

表3的第4列,TD*FDI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加入了技术差距的平方项后,TD*FDI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TD2*FDI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加入TD3*FDI检验后,结果显示TD2*FDI,TD3*FDI均显著且方程整体的拟合优度有所提高,这说明,技术差距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技术差距较小或过大时,FDI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并不大,当技术差距在一定范围内时,技术溢出作用增强。如前所述,国有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当国内外技术差距水平较小时,国有内资企业中大部分消化吸收能力处于闲置状态,通过FDI可供模仿和学习的空间较小,从而使得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显著;技术差距过大时,国有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无法匹配,因而不能从跨国企业中获得技术溢出;当技术差距不断扩大到一定程度,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增强。

表3 国有内资企业回归结果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不同所有制企业,FDI的作用效果不完全相同。对于非国有企业,FDI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国有企业,FDI却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因此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而提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技术溢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技术创新的目的。

2.国有内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非国有内资企业更强。因此建议非国有企业加强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以有效利用内涵在FDI中的技术,并以此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3.内外技术差距会影响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但同时也受到自身消化吸收水平的影响。因此建议内资企业在运用FDI时应注意与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相结合,引进适度技术差距的外资企业以达到最大效率地利用内涵在FDI中的技术溢出。

[1]Macdougall G D 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J].A Theoretical Approach,Economic Record, 1960(36):13-35.

[2]Charnes,W W Cooper,E 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3]Globerman 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effic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Anadian Jouranl of Economic,1970(12):42-56.

[4]Meghana Ayyagari,Renáta Kosová. Does FDI facilitate domestic entry? 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18(1):14-29.

[5]Borensztein E, Gregorio J D, Lee J W.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 45(1):115-135.

[6]Amy Jocelyn Glass,Kamal Saggi.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5(2):369-398.

[7]C Imbriani,R Pittiglio,F Reganati,et al. How much do technological gap, firm siz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matter for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Italian enterprises?[J].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14,20(1):57-72.

[8]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82-88.

[9]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影响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2):106-111.

[10]李梅,谭力文.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3):68-74,89.

[11]沙文兵,孙君.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家,2010(11):75-79.

[12]叶娇,王佳林.FDI对本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31-138.

[13]陈羽,邝国良.FDI、技术差距与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7):88-96.

An Analysis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Investment on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HE Shun-lan1, ZHOU Wen-ting2

(1.ZhejiangUHOPE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rp,HangzhouZhejiang310051,China;2.SchoolofEconomic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high-tech industry from 1997 to 2013, it uses the panel regression methods,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absorption of domestic-funded enterprises absorption and technology gap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s state-owned and non-state owned enterprises on technology spillover. It shows that as for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and while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produced a crowding-out effect; the digestion and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state-owned domestic enterprises are better than the non-state-owned domestic enterpri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hnology gap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esents an inverted u-shaped pattern, while the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ex amo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gap; high-tech industry

10.13954/j.cnki.hduss.2017.02.005

2016-11-30

何顺兰(1969-),女,浙江淳安人,应用经济学.

F749

B

1001-9146(2017)02-0025-05

猜你喜欢

内资高技术差距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商务部新批29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