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贵州少数民族民歌素材的运用

2017-05-12霍小琼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钢琴教学

霍小琼

【摘 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贵州少数民族民歌素材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阐明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分析了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从民歌欣赏过渡到民族调式和民族乐曲的学习,力求潜移默化地提升少年儿童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鉴赏力和感知力,从而形成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歌素材;钢琴教学;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87-03

钢琴因丰富的音响色彩、超强的表现力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通过学习钢琴来增加音乐修养,提升人文内涵,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教化等作用历来被中外哲学家、教育家所推崇。从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荷马史诗》到中国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从远古时代的古歌古乐舞到现在各民族的民风民俗活动,无不体现出音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民歌作为音乐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使之成为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来源。贵州的少数民族民歌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理条件的影响下,显得别具一格。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使其文化、风俗相互交融、影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贵州少数民族民歌品种多样,原生态的演唱风格极富特色,本土的创作手法新颖别致,可谓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像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的“浪哨”情歌等都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一些民歌更是流传开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民歌中的经典,如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具有支声复调的特点,音乐淳朴和谐,被誉为“天籁之音”;苗族的飞歌音域高亢,音调大起大落,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歌;布依族的《好花红》,因用汉语演唱而流传甚广,甚至成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个品牌。此外,别的少数民族也有形式各异的民歌,它们或与民族乐器伴奏而唱,或与戏曲结合说唱,或边舞边唱。这些民歌不但曲调优美动听,还同时兼具学术价值。对于大部分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民歌承载了民族的一部分历史和文化,早已超越了视听的范围,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少數民族民歌大部分都是用本民族语言演唱,传承的模式也仅靠师徒或族系之间的口耳相传,虽然这是它保持魅力的原因所在,但因演唱语言的局限性和传播渠道单一,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针对现在社会上的“学琴热”现象,如果能把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在钢琴教学中,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十分有利的。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的音乐家们早就意识到利用钢琴来推广音乐是有效保护民族文化的一个方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带有中国韵味的钢琴曲也被全世界所熟知。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殷承忠、储望华的《黄河钢琴协奏曲》;陈怡的《多耶》等作品,都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再采用具有民族音乐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可谓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但这些成果大部分都是运用于钢琴曲的创作上,涉及到钢琴教学上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几乎很少,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钢琴传入中国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其教学方法和选用的教材皆是延续的西欧体系,这个体系本身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证明,对于学习音乐、提高弹奏技巧和增强音乐素养是有重要价值的,它具有严谨性、逻辑性、全面性和启发性,在艺术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中国的钢琴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还不具备系统的理论支撑和科学实践,要把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研究成一个有序的教学系统,纳入钢琴教学的实践里,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正因为以上两方面原因,把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钢琴教学中才显出其实践意义和长远影响。在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已被大众所认可。民族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其根本,中国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何来立足和发展的根基?

同理,西方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建立在其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纵观西方钢琴教材就可发现,作曲家、钢琴家所创作的乐曲大部分都是取材于本民族的文化素材,这是一种必然,是民族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我们学习的钢琴教学体系,其实有一部分也是在了解他们的民族音乐。例如众所周知的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就是以匈牙利民歌为基础,吸收了巴赫、德彪西等作曲家的音乐营养,创造了精湛的匈牙利现代民族音乐,并且将匈牙利民歌改编成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让匈牙利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和演唱本民族歌曲,不但很好地保护和传播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使匈牙利音乐人才辈出,成为当今世界音乐重镇之一,以此看出民族文化的积极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是否可借鉴这些方法再因地制宜地把贵州少数民族民歌素材融合到钢琴教学中,以此来引导少年儿童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民族艺术的珍贵,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呢?以下是笔者从钢琴教学的特点以及民族音乐的研究中总结出的几条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探讨。

二、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在钢琴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入少数民族民歌素材。可以是作为钢琴课堂里音乐欣赏的一部分内容,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建议首先选择耳熟能详、旋律优美的民歌,以此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如可选择布依族第二土语区的三首民歌《好花红》《桂花开放幸福来》《久不唱歌忘记歌》,这几首民歌用汉语演唱,优美动听,歌词寓意深厚,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并很快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后再把其他民歌慢慢加入进来,如苗族的游方歌、侗族的童声大歌、蒙古族的长调民歌等,欣赏这些民歌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孩子欣赏其和声效果、曲调类型、旋律的起伏等,这些才是少数民族民歌的优秀因素,切忌欣赏音乐就是解释歌词,要知道欣赏是对音乐感悟的过程,重在欣赏音乐情绪变化以及带来的心理感受,悦智、悦神才是高品质的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向学生讲解民族的历史、风俗、典故等,或配上图片赏析加深印象。之后可从所欣赏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些作品教唱,或教一些代表性的民族舞蹈配合而唱,寓教于乐。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入手,是最切实可行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学生较容易接受。先闻其声的教学方式为之后民歌素材的运用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在教学中对于民族调式的学习。当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后,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民族五声调式即以宫、商、角、徵、羽构成的五声调式的音阶练习,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各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调式的运用反映了各个国家和民族不同的音乐技法和欣赏习惯,深刻影响着音乐的发展,像西方音乐主要就是建立在大小调的基础之上,特别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普遍和系统的。只有认识到民族五声调式所蕴含的美,才会发现少数民族音乐的趣味,这对于培养儿童从小的音乐审美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民族五声调式也同样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它与西洋大小调可以说是各有魅力,这对于扩展儿童的音乐视野极有帮助。可先从五声音阶的五指手位开始,在五个手指的范围内上行、下行进行练习,较适于儿童手小的特点,易于掌握。当儿童熟悉这个范围的五声音阶后再扩展为一个八度、二个八度的练习,以適应指法的安排。其中薛怀恩的《中国五声音阶练习曲》是很好的补充教材。之后,可把五声音阶改编成《哈农》的手指练习,简单易记,适合学生当作每日的手指训练。五声音阶掌握了之后还可以扩展到五声性琶音、和声的练习,这对接下来学习民族风格的乐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民族调式乐曲的了解和实际运用。在学习五声调式的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程度搭配选用民族五声调式创编的钢琴曲,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受更深、效果也会更好。中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们在这方面很有创新精神,根据民歌素材改编和创作的钢琴曲有很多,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有许多可爱短小的乐曲,如高师《钢琴基础教程》里的《扎红头蝇》《沂蒙山小调》《采花调》等;中级到高级阶段可选择的民族风味的钢琴曲就更多了,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王建中的《浏阳河》、刘敦南的苗族飞歌风格的《山林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乐曲不一定都采用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素材,也有其他民族的音乐素材,听起来如诗如画、行云流水般的韵味具有中国民族“意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学习它们的目的主要是对中国乐曲的风格有一个整体感受,可结合中外钢琴作品来感受每个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同,提升艺术鉴赏力和整体音乐修养,让学生知道本民族音乐的优秀和独特之处,从而将其保护和传承下去。

(四)少数民族民歌的创作、改编运用。有关贵州少数民族民歌的钢琴作品很少,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改编一些民歌去教授学生。对民歌的改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伴奏为主的改编。以布依族的经典民歌《好花红》为例,可先让学生学习弹奏旋律部分,待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给旋律加花、变奏,教师为曲子配上伴奏部分让学生练习;也可采取即兴伴奏的方式教学生学会伴奏部分的弹奏,从简单的音型,以及一级、五级主属和声的配置开始,进而过渡到稍复杂、多变的音型及和声的学习,最后到能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民歌对伴奏的音乐有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以贴近民歌的特点。这种方法一举两得,既教学生学习了伴奏的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布依族的民歌,学生也因参与编配伴奏而显得兴趣盎然。

第二种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创编带有少数民族民歌素材的钢琴作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全面的音乐能力,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可以先从几个小节的创编入手,再到一个乐句、一个乐段的累积,形式不限,可以是钢琴乐曲,也可以是歌曲和伴奏的结合,以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为目的。

贵州的音乐工作者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例如《贵州各族少年儿童民歌精选》,是由贵州师范大学钢琴教授邵智贤和贵州大学声乐副教授彭友珊共同编著的,共收录了贵州少数民族儿歌21首,民歌编配生动的钢琴伴奏,让民歌和钢琴相得益彰,是一本很适合儿童学习少数民族儿歌的教材;贵阳学院肖达老师所创作的钢琴组曲《苗岭音画》,采用苗族飞歌的素材写成,极具画面感和生动的感染力,是感受钢琴色彩来演绎苗族音乐的佳作。

综合以上的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民歌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是切实可行的,从少年儿童学琴伊始,就把少数民族民歌的素材一点一滴融入进去;从民歌欣赏过渡到民族调式的学习;从钢琴曲到用即兴伴奏的方式来了解民歌,看似简单,要做到全面和系统,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民族音乐的滋养,从而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并热爱民族文化却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大家积极努力和探索,让绚丽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在走向世界舞台、融入其他音乐类型的同时,保留原始风貌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贾建伟.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跨文化比较研究[J].音乐探索,2008(12).

[2]丁庆.再议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J].人民音乐,2013(9).

[3]哈里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6(7).

[4]张中笑.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思绪录[J].中国音乐学,1996(6).

[5]邓光华.夜郎遗响——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探源(上)[J].校园歌声,2009(12).

[6]李丽娅.贵族少数民族音乐与原生态唱法浅议[J].贵州民族研究,2012(10).

[7]杜亚雄.少数民族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音乐,2005(4).

[8]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10).

[9]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J].中国音乐学,2004(7).

[10]李延红.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研究”[J].音乐艺术,2006(3).

[11]段丽娜.坚守的责任与崇高——品读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的思考[J].贵州文史丛刊,2011(2).

[12]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三题[J].中国音乐,1995(12).

[13]王秀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读后感[J].中国音乐,2009(1).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钢琴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