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研究
2017-05-12王严
王严
【摘 要】舞蹈表演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一般是舞蹈人员通过肢体的动作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观众在体会肢体舞蹈美的同时,又体会到舞蹈里面传播出的感情,拥有情感的舞蹈才是完美的舞蹈。下文笔者将对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做出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内涵;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49-01
舞蹈是一种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舞蹈者的专业技能越高,越了解作品情感,表现力越丰富,就越能让整支舞蹈打动人心,从而让观众产生共鸣。近年正提倡文化大发展,虽然舞蹈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也突出了舞蹈表演的不足,即在表现时缺乏一定的情感融入,虽然带给了观众一定的视觉冲击,但不能让观众有情感的共鸣。所以在舞蹈表演中,提高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力是刻不容缓的。
一、提高对表演的热爱之情,扎实舞蹈基本功
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舞蹈从业者缺乏对舞蹈这个艺术本质的认识。比如大学舞蹈生,他们在学习舞蹈时大多都是因为学好舞蹈可以升学就业,在舞蹈学习中,很多教师也是注重舞蹈技巧的培养,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也没有了解到学生对舞蹈是否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舞蹈就缺乏一定的兴趣,当然,也不会对舞蹈产生热爱。这样的冷淡艺术表演者,是不能在表演时融入自己的情感的。而想要让学生能够在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而升华舞蹈的本质,引起观众的共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让学生对舞蹈事业产生热爱的情感。当学生对舞蹈产生一种尊敬的心情时,就会融入情感,了解到舞蹈这门艺术的感染力,从而获得不同于以往的艺术效果,提高自己舞蹈的情感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技术是舞蹈的基础,基础在舞蹈表现中占着不可缺少的地位,但是在现在的舞蹈教育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舞蹈的基本功的教学和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对基本功有一种轻视的心理。但是舞蹈是一门技术表现特别明显的艺术,想要获得具有明显感染力的效果,让观众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就一定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动作都很难完成,又谈何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
二、加深对表演作品的体验,展现思想和情感
舞蹈表演具有情感表现力的过程是表演者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认识到舞蹈本身的思想和情感,融合自己的思想,对作品进行淋漓尽致地表现,所以在表演之前还需要表演者对作品的情感进行认知和体验。很多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舞蹈时,就是简单地用“扒带子”的方式,将视频资料进行暂停模仿,直到熟练为止。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表演者学会这个舞蹈,但是在表演过程中很难有情感的表现力。所以这需要表演者在学习舞蹈之前,要对舞蹈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
分析分为三个阶段:(一)文本分析。表演者要对作品出现的时代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查阅作者的个人信息和作品风格内容等,对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得到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二)情感体验。表演者要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通过移情的方式,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背景来进行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产生感性的认识。(三)尝试表现。表演者将体会到的情感融入到动作的舞动中,掌握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特征,发现动作不标准、情感表现力不足后及时完善,尽量形成独具自己风格的表现方式。作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舞蹈中是最重要的环节,其作用不可忽视。
三、提高个人全面素质修养,提高视角的高度
舞蹈这门艺术从来都不是独立离开音乐、文学、美术、历史等学科的,单纯的舞蹈技术表演是不可能具有感染力的。但是如果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自己有着比较高的视角来看待作品的意义,就会带给人们更丰富的情感互动。以孔雀舞为例子,舞蹈家杨丽萍之所以在表演孔雀舞时有活灵活现之感,是她对孔雀舞有着深厚的了解。孔雀舞来自云南,云南信小乘佛教,孔雀属于其圣物。所以人们在孔雀舞的表现中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如果没有这种了解,只是单纯地对舞蹈进行模仿,很难让作品表现出原来的感情和思想。所以一个舞蹈表演者在学习舞蹈时,需要涉猎各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在对作品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后,能够表现作品的情感并且形成自己风格的表演。
总的来说,在现在的文化发展背景下,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舞蹈学习者要充分抓住这个机会,突破舞蹈缺乏表现力的这一瓶颈,让舞蹈的质量获得本质上的提高,从而带来各方面的积极影响,让表演事业可以因为情感的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云.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与培养对策[J].艺术科技,2014,(6):55-56.
[2]李志新.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J].电子制作,2014,(4):271-272.
[3]赵金子.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