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2017-05-12李栋娟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方法探析童话教学小学语文

李栋娟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历来被小学生所喜爱,学生对课文中的童话故事更是喜爱有加。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童话教学应当结合儿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丰富课堂讲课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获取更丰富的童话知识。因此,文章对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童话课文中不仅有我国的古代童话故事.还有现当代的童话故事、欧美童话故事、古希腊童话故事等。在童话故事中,学生可以和童话人物对话,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和奥妙,因此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十分重要。

一、小学语文童话题材作品的特点

1、幻想与现实有机结合。幻想、想象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也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童话作品运用最广的独特艺术手段。然而,无论童话作品中的幻想手段多么的荒诞不羁,都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中获取的创作灵感,结合自身的需求表达个人情感,是童话创作者对真实生活所进行的一种观照和审视的成果。

2、情节简单易懂,语言浅显活泼,富于童趣。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童话的创作情节必须是简单的,能够让不到十岁的儿童读懂、喜欢读。由此,大部分童话故事情节都较为简单,情节反复出现,关键词语连续反复,有利于儿童掌握故事的大体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同时,童话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贴近现实中儿童的习惯用语的,浅近、直白、生动、活泼。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二、童话教学的有效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提倡童话多改写除有利于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儿童审美情趣外,逐步让儿童掌握习作遣词造句以及行文结构之法,成熟儿童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水,对有效促进小学生习作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儿童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了,童话故事简短,生动,极具奇幻色彩,那里的小狗会说话,青蛙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小鸟会为你歌唱??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童话,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学生对童话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真正走进童话的世界。童话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学生的视角讲解童话故事,小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时刻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童话。

2、更新教学方法,理解童话精髓。听、说、读、写对童话教学,非常重要。听说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演童话,来让学生说童话,走进童话世界。如果说听童话是让学生憧憬童话世界,那么读童话就是让学生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去领略童话的魅力了。读童话,可以领略童话魅力,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读可以让学生把口、眼、耳、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語言能力。比如,在教《两只小狮子》时,抓住懒狮子“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让学生适时联系实际想想:懒狮子此时是什么姿势?这时正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课文。这样,通过读去理解课文,就会更加深刻。当下小学生普遍存在动笔困难的现象,学生没有素材可写,然而,童话作为启蒙读物,儿童对童话作品的阅读积累一般是比较多的,儿童脑中的童话故事既可作为小学生童话习作时的模仿对象,也可为其童话习作时提供灵感材料,儿童有话可写。而且,小学生善于幻想,习惯用幻想解读事物,童话习作恰恰能包容并且需要儿童的幻想,童话习作能让儿童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解决写作困难问题。

3、品读重点情节,把握童话结构。教师在创设了童话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境后,还要求语文教师,认真的体味,审视童话用文学的视觉来审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童话的各部情节细细阅读,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对童话进行分支理解,引导学生逐个把握认识经典情节.然后教会学生整体把握童话故事的脉络。力求让学生认识,经典情节在整体结构中的价值所在。因为,从童话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了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故事情节,是紧密联系的串联起来构成童话故事内容的整体的“骨架”就是文章的脉络。教师要注重这些重点情节的教学,引领学生用心揣摩体会,童话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章节,也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以提高学生阅读童话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了童话内容的经典情节以后.教师接下来就是引领学生们,立足于童话故事的整体,来通篇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在及其发展的方向。童话中的有关重点情节,它的合理性,可欣赏性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整体中才显示出它的主体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教学中学会把握童话故事的整体,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童话故事的各个情节,理解童话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一篇童话的完整性的不可缺少的应有要素,也为我们进行童话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教师素养,优化童话教学。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优化童话教学在新课标课程指标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发挥引导作用,必须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优化童话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掌握了童话知识外,还要思考怎样应用于教学中,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比如:《乌鸦喝水》这篇童话,童话故事中,乌鸦在想喝水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喝到杯子中的水,所以,老师上课前可以先准备一杯水、石头、海绵、沙粒等物品,让学生体验乌鸦是怎样让自己喝到水的,同时让学生在让学生利用其它材料喝到杯中的水,此时,同学们就会开动他们的小脑筋,有同学会说:把沙子放入瓶中,还有的同学会说:把海绵放进去后拿出来,学生的方法都可以自己实验,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际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关系着学生兴趣的提高,还关系着教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充足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悦.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方法探析童话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赏析儿童诗的方法探析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