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低段语文感性教学

2017-05-12张颖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低段感性教学

张颖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提升学习兴趣进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的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天就将以语文课堂中的感性教学作为切入点进行浅显地论述。

关键词:感性;教学;低段

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待抽象的理性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会展现出不知所措的茫然,只有直观、具体、形象的课堂教学才能唤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何让尚处于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贴近生活和已知世界的的感性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适当地运用感性教学也就成为活跃语文课堂、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

一、感性教学是基于理性教学之上的教学常态

初入课堂,认为感性就是事无巨细的浅显解读,是摒除掉理性的“闲话家常”,但这种漫无目的的谈话式教学往往会导致教学陷入一个毫无章法甚至杂乱无序的混乱状态,教师的“漫无目的”会直接导致学生的“手足无措”。真正意义上的感性教学一定是以理性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

教师的思维是成人的理性思维,而学生则是最淳朴的感性思维,这一思维差距性会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思维的“不同步”,那么如何让这种差距性在我们低段语文课堂上最大程度地缩小甚至消失?依靠的就是用感性的方式方法涵盖理性的教学理念。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年级教学一定要着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创造之人”。

二、如何在课堂中呈现感性教学

1、利用板画渗透感性教学。板书是课堂的必备程序,在低段教学中如何赋予严谨的板书以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见板书而生趣?我想便是给板书加入图画的形式,以吸引低龄学生的注意力。把一个个毫无生命的文字词语变得让学生喜欢,把理性抽象的文字词语和句子变换成可见、可感、可触的具体感知,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在一个问题上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其中板画的教学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窦桂梅老师的《葡萄沟》一课中讲授“茂密”一词,她先画出一片枝叶问学生是不是“茂密”?学生摇头,窦老师随后又连续两次只画一片叶子相继问学生是否是茂密。在老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完全地调动起来,随后她邀请学生走帮自己画出茂密的枝叶,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茂密的枝叶”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讲授《雨点儿》一课时,利用板画完成了“数不清的雨点”这一短语的教学。先在黑板依次点出一个小雨点、两个小雨点、三个小雨点,问是否是“数不清的雨点”?在学生的一再否定之下邀请学生帮自己完成板书,在完成后要求学生看版画回答什么叫数不清的雨点,随后再看图齐读,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短语的印象。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等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智力、展现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2、让感性教学在想象中展开翅膀。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教师的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生活能力。

窦桂梅老师在《落叶》一课中,讲授落叶一片一片落下来,就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落叶都会飘落在哪些地方?这就是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展开想象的空间,于是学生们想到落叶飘在了屋顶上、小河上、地上甚至是自己的头上。这种想象何尝不是一种创造?

所以在备课之中我力争为孩子创设一个的情境,给孩子的想象力以一个施展的空间。如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树”的一句话教学,传统教学中只是要求把这句话读准即可,孩子无法将情感带入朗读之中,自然也无法拥有后文中爷爷和小树互相帮助的情感体验。在经过初读之后提出问题,想一想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经过讨论,孩子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展开想象:是一棵绿油油的小树、是一棵刚刚长出嫩芽的小树、是一棵高高的小树,树上还站着一只小鸟??当讨论之后教师总结,是啊,现在谁能把你想象中的小树读出来?于是在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情感带入到朗读之中。在经过想象这一感性教学手段之后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的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3、诵读让感性教学得以升华。霍林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通过这些感性因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有感情地诵读就是检验学生在接受感性教学之后是否产生的情感内化情况的最佳手段。

《菜园里》一课将“辣椒”、“豆角”、“黄瓜”、“茄子”、“南瓜”等图片贴于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菜园里的蔬菜都有哪些颜色,孩子们很快找出来有红色、绿色、黄色、紫色。在多种颜色的视觉刺激之下教师及时询问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它们可真???孩子们会随即答道“真好看”。在经过如此的视觉观察后,学生们再来读最后一句“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的时候就会将感情提升至由内而生的喜欢和愉悦。

无论是色彩还是声音,只要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语言的优美,便是我们感性教學的成功之处。低段学生爱动爱玩、爱唱爱跳,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多重感性教学中学习,就必然会让其热情高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幅提高,这样我们就做到了遵循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是板画设计、或是创设情境亦或者是色彩声音的创建, 重重的感性教学只为实现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这一教学目的。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相信在以感性教学为依托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低段语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低段感性教学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