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2017-05-12初彦红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分析能力数学

初彦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让数学这门学科成为学生的瘸腿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詞:小学高年段;数学;分析能力

一、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与作用

1、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数学学科具有本身有多组判断组成的特点,判断有专业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及符号,一些判断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这些判断集合产生了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来说,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内容简单,仅仅会涉及到简单的知识推理、判断、运算、分析等。加之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其处于将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跨越的阶段,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高年段教学之中,借助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运算等,可以逐步锻炼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重要条件,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所以,小学高年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新课标中明确说明思维能力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够良好的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何种作用呢?

其一,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或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领悟数学知识要点,进而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或者准确的解答数学问题。

其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大脑支配身体其他部位,如此学生可以灵活的运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优异表现,这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1、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探索新事物的推动力,兴趣是一个人积极的认知。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那么无论这个事物多么复杂,都能通过各种方式征服这个事物。当然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征服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事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个人不能解决的事情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得到解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取长补短,更加完善自己;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发挥各自在团队中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得到团队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小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强化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高年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其虽然属于数学操作能力,但也是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段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从目前小学高年段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比较“马虎”,如数字抄错、数学符号写错、数学运算存在小误差等等。其实,学生之所以会马虎,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能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进而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佳。为了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便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更加专注的解答数学问题或认真的进行数学实践操作,如此可以逐渐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4、展开开放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展开小学高年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当注意方法的正确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应当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封建式教学,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那么,如何展开开放化的教学?

其一,巧妙的运用发散性语言。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语言的发散性。例如,在表述两个数之间关系时,可以说:“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如此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发散思维。

其二,设计开放性习题。为了避免学生思维固化,教师还要注意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即通过一道数学习题,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多个问题解答;也可以设计具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数学习题,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多种解答方法来解答问题,如此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三、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要想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晓成.在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3-3.

[2] 李世春,李宇.在小学高年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108-108.

猜你喜欢

分析能力数学
我们爱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再识“千变魔女”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