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学法的指导

2017-05-12邓丽华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回忆概括渗透

邓丽华

摘要:学法指导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視的一个薄弱点。事实上,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法指导有利于完善学生智能、创造才能的培养、出大批高质量人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呢?就教学一篇课文来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课前教师要备准学法;课时要导之有方,渗透学法;课后要指导学生触类旁通,运用学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触类旁通;渗透;回忆;概括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日益更新的社会,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保证学生日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且人们也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掌握学法,即进行学法的指导,是当前教学改革及教育科研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所谓“学法的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侧重“教”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书轻人、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满堂灌、填鸭式等繁琐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一种懒惰性和依赖性。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己捕获“道”,寻求“业”,解决“惑”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这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学习内容,显著提高学习成效,而且学生离校后仍能独立主动的自学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法的指导呢?

一、钻研教材,备准学法

教材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范例。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体现学法的地方有的在“导读”、“预习”、“基础训练”中,有的则在教材本身内容上。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包括阅读教科书、教学大纲和参考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复钻研教科书,通读全书,从总体上读懂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及每一章、每一课的体系结构,然后根据“导读”、“预习”、“基础训练”及教材内容,在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备课。过程如下:1、找出各种适合相应教材的学习方法。2、从中选出最能达到效果的方法。3、写出适合相应教材的最佳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生字,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一、在学习课文前学习生字。二、分散在课文中学,即随课文识字。三、在学课文后学习生字。教一篇课文,总的来说,随课文识字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可备入随课文识字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生字,采用不同的手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

二、导之有方,渗透学法

学法,是整个方法论体系的一部分,指的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而学法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应用的,只有让学生感知、领悟了才行。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内容到思想,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练为主,结合知识传授,将学法指导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一课可分四步指导:(1)、简单介绍诗人生平、成就,理解古诗的题目。(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的意思。(3)、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4)、图文结合,背诵古诗。在让学生体会诗情时,可让学生先指出重读的字:“花”、“千朵”、“万朵”、“压”、“时时”、“恰恰”。然后,教师指明停顿的地方,让学生尝试着朗读。如果读得感情还不到位,教师可以示范读一遍,学生细细体会,然后再让学生摹仿着朗读,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讲讲本诗的中心思想,提示学生用“本诗通过描写______表达了______的思想感情。”的格式,并告诉学生下面的古诗及课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格式归纳中心。

当一篇课文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总结学法。回忆,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身运用过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概括,指学生以回忆为基础,对运用过的学法进行评价、加工,纳入其自己学法体系的网络。在学生对某一学法有了感性认识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自己将发现和领悟的学法概括出来,使学生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触类旁通,运用学法

学以致用是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学生领悟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材料,给于充分的训练时间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江畔独步寻花》学完之后,紧接着让学生通过第二首《游园不值》,进行学法尝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明确目标--尝试运用--讨论评议--总结整理。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阅读、品味、想象,入情入境,从而达到教学目地。

在学生领悟学法,运用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学法迁移到课外。通过课文归类,读写结合等方式,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巩固探究,创新学法,培养学生自觉读写的习惯。实践证明,重视学法指导,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只有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才能减轻教学负担,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使学生今后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回忆概括渗透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