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2017-05-12霍柄良孟陈然郑晶晶

计算机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霍柄良+孟陈然+郑晶晶

(武警后勤学院 基础部,天津300309)

摘 要:在计算机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针对目前军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文章将目前军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和五大模块,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军校学员实际情况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迅速崛起,信息成为军事战斗力的核心资源,在战斗中起着决定胜负的主导作用,现在乃至未来的战争毫无疑问将是高度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战争[1]。如何提高军校学员的信息化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是军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是信息类课程的核心,对培养学员的信息化素质和实战化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聚焦实战化教学,优化计算机课程的体系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部队院校乃至全军关注的热点话题。

1 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体系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组成,是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2];课程则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来看,部分军队院校计算机的课程设置虽然几经优化,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之间相对独立,衔接性较差;课程设置层次不分明,导致教育层次不明确;与学员所学专业课相联系的课程较少,学员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等。这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使学员系统、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学员学习心理分析

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由于部分专业课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导致学员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足,加之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军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起点变得很低。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员畏难情绪越来越重,不敢大胆质疑,不能挑战难题。最后,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和学员的学位证直接挂钩,学员比较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和题目相对固定,导致学员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试心理严重,不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2.1 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有两个目标:一是扩大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应学会的技能、应培养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应用预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两个目标出发,军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军事应用中面临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学员的专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把聚焦实战化教学、军事化教学反映到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中来,提高学员的信息化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计算机课程的体系模式

计算机课程门类丰富、科目繁多,侧重的知识和技术各有不同,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将全方位覆盖和突出侧重点相结合,把计算机课程学分为3个层次,见表1:第1个层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体学员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进行计算机文化的科普及初步应用的基础教育;第2个层次是初级应用层次,是合训学员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课程,提高学员在军事领域和岗位任职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第3个层次是高级应用层次,属于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时遵循多样性、灵活性、适用性的“三性”原则,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重,甄选选修课科目,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模式[3]。

3 计算机课程的课型化分类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课型化分类方法

文化基础、程序设计、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和综合应用这五大模块,虽然侧重点、知识层次、培养目标都不相同,但是每个模块的课程中都包含科普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概念规则类知识、程序设计类知识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可以将计算机课程大概分成以下4种课型。

1)科普类。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课程都包含了科普类叙事性知识,比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及软硬件的发展历程等。该类内容大多是文字性内容,不需要学员死记硬背,旨在让学员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计算机基本常识。这类知识的课型归为科普类。

2)概念规律类。

程序设计语言是每个部队院校都会开设的课程,各院校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C++、Java等)。虽然每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知识点与知识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概念与语法规则都有互通之处。这种知识需要学员建立系统的、立体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靠记忆来掌握。这类知识的课型归为概念规律类。

3)程序设计类。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难度相对较高,对学员来说,如果没有学好计算机语言的编程方法、算法逻辑、设计思想、思维方式,就等于没有学好这门课程。例如C语言中,基本程序结构有顺序、选择、循环3种程序结构,不同的程序结构又扩展出數值排序、排列组合、数学运算、矩阵运算等多个算法。这类诸如算法的知识点需要学员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拥有创新能力。这类课程归为程序设计类。

4)高级应用类。

对于诸如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等课程,侧重于培养学员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属于高级应用的课程层次。这类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较为紧密,也需要学员拥有较强的信息查阅能力、搜索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类课程归为高级应用类。

这种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分类的方法叫做课型化分类方法,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定位教学内容所属课型及该课型适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更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更好地改进教学设计,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课型”并不是按照诸如选修课与必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等方式来界定,而是在总体把握全部科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完全从教学内容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教育层次等因素进行综合界定,这种界定方式使课型的定义更加细化、精准,更能全面地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

3.2 计算机课程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应将计算机教学体系架构下3个层次、五大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先逐个再整体的分析思路,仔细梳理每门课程的内容,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从全局的角度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分类,找出特点相似、相同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课型的界定。在课型的设计中,还应综合考虑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层次、学员的前期课程、学习基础等因素,使教学内容的界定更加科学和精准,以采取更加合理、适用性更强的教学模式。以下就不同的课型分类分别介绍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科普类。

科普类课程知识点文字叙述性较多,不需要学员死记硬背。为了防止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该课型的教学模式在于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宜采用兴趣驱动法,寓教于乐。例如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这门课程中,可以“如何组装一台自己满意的计算机”为授课主题,结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将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接口类型等概念化、文字化的知识点与学员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2)概念规律类。

概念规律类课型的特点是内容或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和体系性,内容的文字叙述较多,但都是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学员们牢记于心。该课型的教学模式既不能让学员感觉枯燥乏味,又要求学员深刻理解并牢记知识点,宜采用思维导图法教学。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指针与数组往往是学员们最不容易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其进行学习与记忆,见图1。

3)程序设计类。

对于程序设计类课型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要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对于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而言,灵魂是算法,一个好的算法不但能体现编程者对语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并且会大大提高编程的效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对学员讲授程序算法的时候,如果单纯地将某个算法通过提问、举例、证明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的话,学员只靠机械式记忆,学得慢、忘得快、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于该类课程,宜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进行教学。以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在讲授排序算法的时候,教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提前发放问题资料让学员自己讨论与思考所有可能的运算方法,教师在头脑风暴中仅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更多的问题与知识点交给学员自己讨论,讨论过程中要坚持自由畅想、互补改善的原则,教员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高级应用类。

高级应用类课型在课程分层中属于高级应用层次,大多数为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学员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为例,针对学校油料管理专业的学员,在教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内容之后,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先将某总队使用的加油信息管理系统展示给学员,然后组织学员讨论,分析该系统信息库优点与缺点,然后下达集体任务,合作构建一个合理的加油管理系统数据库,让学员利用课下时间查阅与搜集资料,利用课上时间组织任务的讨论与实施,并将此任务作为大作业进行结课考核,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武警部队担负着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等复杂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强学员信息化处突维稳的能力。在军校,学员必须从基础开始,扎实、有效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5 结 语

军校学员不同于地方大学学员,因此改革后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要符合军校学员的特性,教学体系方法的改革应该是高效的、具有创新性的,这样才能适应军校教学的发展要求。今后,我们仍要总结实际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新的、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

第一作者简介:霍柄良,男,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1358768@qq.com。

参考文献:

[1]何秋燕, 范麗萍, 钟诚. 浅谈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11): 48-50.

[2]钱正德. 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时代, 2007(8): 3-5.

[3]陈翠玖.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时代报告, 2012(6): 20-24.

(编辑:孙怡铭)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