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体素质对基武功的重要性以及训练作用
2017-05-12纪培宁
纪培宁
【摘 要】戏曲形体的四门功课基、毯(武)、身、把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以后是从事戏曲表演、戏曲导演,还是从事戏曲教育事业或与戏曲有关的其他行业,都要从这四门功课开始练起。戏曲形体的训练是为了让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所有的形体训练最终都要运用在舞台上或教育事业中。戏曲形体学习的第一门功课就是基本功和毯子功,基武不分家,当基功好的时候武功自然不会差,反之亦然。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都是把基武功归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戏曲形体;基武功;素质;爆发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35-01
一、身体素质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于戏曲而言,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软度、协调性以及心理素质,它对戏曲形体四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武功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基武功包含了所有身体素质的训练,有较为准确的技术技巧来训练每一部分的素质。就拿力量来讲,人体的力量可分为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它们都有着各自的训练技能。
(一)上肢力量。它可分为两种力量类型,一是持久能力,也就是戏曲形体训练中的上鼎时长;二是爆发力,主要体现上肢的推手动作。在上肢力量的训练中,有空鼎、单小翻、踺子推手、虎跳推手以及一系列的推手动作,虽然属于戏曲技巧,但与素质训练是分不开的。在日常锻炼中,像俯卧撑、哑铃训练以及健身房里相配套的器材训练等,都可以使上肢力量得到很好的锻练。而戏曲形体训练则不一样,首先是不会单纯地练习俯卧撑或去健身房锻炼;其次,戏曲形体训练有专门的训练方式。如拿鼎上鼎的训练过程,就包含了武功中跟虎跳、踺子、大踺子(出场踺子)、跺子等训练内容。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上鼎的训练。一是鼎功,可以很好地训练演员小臂、肩膀、頸部、手腕等部位的力量;二是练习臂力,运用到推手这一动作上,可以说在戏曲中几乎所有的毯子功都会用到,如基础筋斗的虎跳、踺子、跺子;短筋斗的前桥、后桥、单小翻;长筋斗的虎跳前扑、小翻蹑子、跺子蛮子;软毯子功的高毛、扑虎、枪背、倒三点;走跤的过包、穿心前扑等技术技巧。
(二)腰腹力量。腰腹力量指的是腹部与背部肌肉的力量,也称为腰部力量。腰腹力量对戏曲基武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对身体而言是一个支撑的重点,也是控制身体的支点,以便在做技术技巧时身体达到平衡的状态。
腰腹处于人体的中间部位,由腰腹的力量为中心,对上肢和下肢加以控制和调和,达到身体的协调。有一些学生或演员的腰腹力量相对较弱,在练功时就会出现折腰、上下身结合断层等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肢与下肢不协调,动作缺乏观赏性、连贯性。
就武功的训练内容小翻而言,腰腹力量的作用就大大凸现出来了。“小翻”是腰腹力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完成的动作,相对腰腹力量弱一些的演员在做这个动作时,上下肢会出现断层,塌腰,继而有软腿、坐屁股的情况发生,可能一个小翻问题不会明显,当连续翻三五个时,以上问题就会显露无遗,演员翻起来费力、劳神,动作也不流畅,没有观赏性。
(三)下肢力量。下肢力量指的是大腿、小腿、脚踝的爆发力以及弹跳力。在日常锻练中,蹲起、蹲跳、蛙跳等动作可以训练下肢力量。而在戏曲形体训练中,对下肢力量的训练有控腿、旋子、飞脚、翻身、扫腿等,除此之外还有圆场,它不仅可以训练下肢力量,还是很重要的舞台动作。
综上所述,在戏曲的技术技巧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训练动作,下肢力量的重要性在于“稳”,每个演员在舞台上都追求“稳”,比如搬腿需站稳、跺泥儿需立稳、台步需走稳,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演员的表演功底。
戏曲表演中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技术,那就是圆场。对“圆场”的训练也是为了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基武功更多的是力量的结合,没有单一的凭靠着身体某个机能部位来完美完成一组动作,几乎每个动作都是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的结合,这三部分力量加以融合,才能使动作达到完美。
参考文献:
[1]陆建荣,王佩孚.中国戏曲毯子功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古峰.戏曲筋斗练习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