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节目回到原点、回归初心

2017-05-12孙文芳

新媒体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董卿原点文化

孙文芳

摘 要 作为地方台需要沉下心来,树立文化大情怀,从本土文化根源抓起,做起,打造精品化、专业化的本地文化栏目,让一个个文化元素在节目中开花,让观众找到一种回归,而不是舍本逐末,追求短期效益。

关键词 文化;原点;初心;地方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094-02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壮大,主流媒体有些慌乱,一块大蛋糕突然被蚕食,怎能心安?调头、融合的词汇掺杂着各种声音扑面而来。电视台、电台、报纸的实力还是非同一般,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然而仅仅如此,人们就会回头吗?节目重要的不是如何让大家看,而是如何吸引大家看,各大媒体应该立足自身,用当地文化做支撑,让节目回归原点,回归初心,才可有作为。

那么什么是原点?什么是初心?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在2017年开年强势突围的,竟是多年处于边缘化位置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余温未散,董卿又带着另一档文化类综艺《朗读者》和观众见面。

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和佳作美文相结合的方式,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热爱阅读的董卿说,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朗读,有时,甚至读到泪流满面。而借助《朗读者》,董卿终于有机会把积累在内心多年的表达欲和分享欲全然释放。此节目对于从业20多年的董卿,是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她于浮躁之处回归电视人本心的作品[1]。

曾经一段时间,荧屏上被制作粗糙、低劣媚俗的节目霸屏。有数据统计,过去的2016年,各省级卫视共超过400档节目上线,数量多达2015年的两倍。地方台资金短缺,机制老化、人才短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如何从这样尴尬的处境中脱离出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就广义而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就是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我们所说的文化内涵式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2]。

地方电视台必须实施本土化对策,挖掘本土文化,提升节目影响,可以利用地域文化差异创作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目,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1 运用文化元素,做精节目

文化不是一个旗帜,也不是一个口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已经成为人类延续生命的魂魄,它告诉我们走向明天的方向。不论战争还是人类思想上的偏离,最终会回到原点,这个原点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所以地方台的节目需要落地,落地不是大而空的概念,而是凸顯个性元素,拓展有限的节目资源,并做到极致化、精致化和最大化。

如果一档节目,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舞台效果无法与央视、卫视比的话,那就需要我们在地域特点上做文章,将个性元素做足、做大、做强,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是说中央台做了个诗词大会,地方台也要效仿,地方台需梳理自己的文化脉络。

笔者所在的长治是一座历史古城,有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有30多个国家级古村落;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鼓书和道琴等戏曲文艺;还有彩塑、堆锦、琉璃等独特的技艺。这些形成了个性长治,也是全国的名片,怎么把这些元素放大用好?不光停留在表层的宣传,而是真正地爱上它,去琢磨、去还原,把它运用到节目中,让它去包装我们的思想和记忆。

2 用人文情怀来包装故事

再来说《朗读者》,“不是说仅仅停留在朗读动听的字句上。节目的定位是,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朗读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朗读者》给我们很多启发,对于节目而言,文化是一件有品位的外衣,里面包裹的是值得尊重的生命。

长治电视台应该依托本地浓厚的文化资源丰富荧屏。《走近》节目是一档讲述当地人文的一档专题节目,比如《灌肠》《做缸人》《彩塑的召唤》等片子,用记录的手法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不仅生动而且形象、让文化通过人物故事大放异彩,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但节目运作一段时间就夭折了,因为它太零散了,形不成一个大的引爆点。当下,古村落已成为地域性的名片,长治国家级仅古村落就有32处,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怀念那些渐行渐远的民俗民风,让古村落活起来,注入当地的人物、美食、传说,让他串起一个大文化。

3 从普通人身上寻找感动

长期以来,地方台露脸最多的是领导、企业家、商人,还有各种获奖的先进人物,他们形成广播电视宣传的主流。久而久之,媒体人形成一个习惯,新闻八股文,节目八股文,没有创新。从节目标题上可以看出,比如《企业风采》《党旗飘飘》《工人先锋》《携手慈善》等。无论摄像还是编导都是板着面孔做节目,对人物和故事仅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

2010年,作为地方台的长治电视台开辟了《走近》栏目。这是一档民生节目,用记录的手法讲述普通百姓的故事。他们第一次拍摄了鞋匠、盲人、救助站的流浪者还有即将消失的村庄里的村民……这些故事很普通,甚至有些人觉得没有价值,但从片子中,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芒。比如鞋匠,他一无所有,没有父母、亲人,没有房子,金钱,他小腿残疾,而且佝偻,但他像一棵倔强的小草生活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乞讨时,他说,我要活的有尊严。一个人没有金钱、权力等一些华丽的外表之后,还有什么,恐怕很多人不会去关注生命的尊严。救助站的流浪者去世了,找不到家人,救助站工作人员为他举行告别仪式,他们的回答一样让人感动,为了生命的尊严。节目最终是提升精神世界的一个工具。这档节目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为什么?因为它关注的是寒冷、饥饿和黑暗中底层人物顽强的生命力与他们心中那一抹希望,这个希望是属于大家的、全人类的,它是生命的原点,会让我们心里踏实、温暖。

在央视的《朗读者》中,来自成都鲜花谷的夫妇周小林和殷洁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全国。而近日上映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主人公之一陈年喜是一位矿工诗人,他的一首诗写到: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而董卿也说过普通人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

4 重拳打造地方特色节目

打开电视,有将近100多个台,你会如何选择?我们发现,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游玩,很愿意观看当地电视台的节目,特别想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记得一个地方台晋城台拍了一部《俺家住在黄花街》的本土连续剧,该剧以晋城市老街“黄华街”为背景,以主人公杨晋生一家人的生活变化为主线,以小见大,通过电视艺术的手法,反映了晋城建市30年来老百姓生活的变化以及城市的成长变迁。剧情主题积极向上、故事温暖感人,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活、有血有肉、特点鲜明的晋城人形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一部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该剧演员全部为晋城市民,拍摄创作团队也由晋城广播电视台人员担任。这部连续剧创下了历史最高收视率,虽然投资800万,但提升了整台的实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作为地方台需要沉下心来,树立文化大情怀,从本土文化根源抓起,做起,打造精品化、专业化的本地文化栏目,让一个个文化元素在节目中开花,让观众找到一种回归,而不是舍本逐末,追求短期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长欣.“诗词大会”火了 董卿借“朗读”回归电视人初心[EB/OL].[2017-02-19].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7-02/19/content_165483713.htm.

[2]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董卿原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谁远谁近?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董卿的宝贝
话题:回到原点
央视花旦董卿:枯萎的爱情树怒放友谊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7.1 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