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的发展路径

2017-05-12朱红

新媒体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发展过程趋势环境

朱红

摘 要 北京文艺广播名牌栏目《演艺群英会》作为广播节目视频化最早的践行者,通过10年来的专业积累和锐意创新,经历了一个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下由转变到融合的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梳理,简析广播节目视频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媒体时代;发展过程;环境;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6-0092-02

北京文艺广播《演艺群英会》节目始创于2007年,到今年已经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这是一档集戏剧、影视、创作全方位一体的开放式、互动式、话题性访谈节目。每期节目都会有嘉宾、有专题,包括一些即时性的影视戏剧作品的专题分享,还有演艺名人以及主创的交流表达,每周会有一次点评和分析性质的概览综述,是一档“跟人打交道、跟作品打交道、跟文化打交道”的节目。

这样的节目定位奠定了传统广播与视频相结合的可塑性。毕竟,节目涉及内容相对比较形象化,具有可视觉展现的丰富性,包括嘉宾的知名度与可看性也是成正比的,另外节目中所呈现的跟文化艺术创作者沟通交流的状态、言谈举止等方面,往往还是可以挖掘出一些娱乐性或者打动人的地方,这些人本身也比较有特点,被可视化以后,多一层渠道提供给听众去主动观看,也是为听众着想、满足其需求的一部分。

《演艺群英会》视频化尝试经历了一个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过程。

首先,2009年开始初次尝试视频直播,对于包括主持人妆容衣著以及嘉宾仪表上,都有了要求,也有了提升,从呈现水准上是在逐渐向网络直播

看齐。

2011年开始了视频直播中的图片类内容插入,顾名思义,就是在直播间之外,专门设岗,有节目组的图片视频编辑,根据每期节目的内容,准备好充分的图片、照片、海报以及短视频等,由导播在节目进行中,根据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内容,相应插入这些素材,让视频直播出去的人和人的对话中,多了视觉信息,丰富了可看性内容,也让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谈更加具象化、具体化、细致化,比如主持人和嘉宾在谈电影《泰坦尼克号》,几乎同时,在网络视频上就可以看到电影海报的插入,如果要听一段电影的原音重现,那么就会有电影片花在视频里的插入,以此类推,这样的好处,其实是符合现如今听众和观众的需求的,就是任何信息都即时性、提示性的展现出来,节目主创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叫法——“内容便利性”,就是任何内容,其中所涉及到的次内容、衍生内容,就会像一本书的索引一样,被第一时间具体插入呈现,有助于信息内容传播获取。这是一个“信息视觉化”的时代,或者叫“读图时代”,具象可视性,提供了信息感知,内容感知,这些感知从而逐步转化生成理解和认识。

2013年前后,上述的图片类内容视频直播被取消了,节目组的专职图片视频编辑岗也取消了,节目视频直播回到了最初,回到了纯粹依靠主持人和嘉宾的相对传统的访谈,也对话题内容设计和选取有了更高要求,对访谈的节奏和情绪控制,对于人情模式的挖掘和主题意义的提取,也有了更高要求。视频直播依然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201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新媒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互联网+广播”模式,“北京时间”电台专区正式上线。《演艺群英会》作为首期尝试的七个节目之一,开启了“互联网+广播”模式。登录“北京时间”网站或下载“北京时间”App,即可收听、收看广播节目的实时直播或点播,还能随时查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栏目、主持人信息和知名电台主持人的时间号入口与主持人直接互动。

通过《演艺群英会》节目8年的视频化尝试,让笔者对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有了一些深入的思索。

首先,广播人需要客观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美国权威的媒体杂志曾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我们获取信息的形式、获取内容的形式,已不再是固定式接受,也不是单纯的搜索式接受,而是一种随时随地会得到信息的交互即时影响,比如朋友圈、微博等这些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和内容生产及传播,则是最自由自主丰富多变的,也是如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因此,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产生了变化,那么传统媒体也自然会在这种巨大又长久的变化中,不断去调试自己的位置,去尝试改变,迎接时代和大众的需要。与之相应的,广播无论怎么求新求变,还是要去满足那一部分人的需要,而不是所有人,并且积极处理好与这一部分大众的关系。

其次,在全媒体信息化时代,广播不会轻易被替代。广播已存在上百年,属于最传统的传统媒体,它的不可变性,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其实就是广播特性,根本上是声音唯一属性,仅通过声音去传递和描摹,仅通过声音去构建完整的信息获取氛围,通过声音去呈现完整的内容氛围,并且在有限的声音之下去为大众提供想象空间和认知空间,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声音传播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广播传播的神秘性所在。

广播的神秘性如今已经被打破了,打破的意义总体是积极的,因为它让广播节目的形式有了新一种呈现,包括节目制作和主持人互动等方面,也越来越接近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公开,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广播节目的视频化,其实并不仅仅处在应用层面,而是一种面对全媒体融合的姿态,这个姿态彰显的跨越意义要大于实际的渠道和内容层面。

再次,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优势需要最大化开掘。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1)内容优势,长期以来对于内容的储备以及内容选取甄别的敏感度。

2)人力优势,科班人才与专业系统的培养,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始终还是至关重要的,有这样一群人在,不断衍生和滋养的氛围,还是比较规范和完整的。

3)渠道优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其渠道的拓展性和专业性,平台的规范化和稳定化,包括运营维护的经验和流程,还是一种优势的存在。

4)真实优势,真实性其实是新闻传播很重要的一个特性,从传统媒体的角度,这是我们最要捍卫并且发扬的,《演艺群英会》作为一档访谈类节目,无论是作品还是嘉宾,无论是文化现象还是争议主创,都是时代的反应,是社会的反应,这一点或许没有其他新媒体平台的娱乐性那么强,但我们力图去记录时代的脉搏,去反应文化艺术娱乐消费层面的真实诉求和需求。

5)价值观优势(社会性优势)。在社会效益和社会导向方面,传统媒体还是有其把控能力的。

这些优势,不但要保有,还要最大化巩固,不断发扬,不断强化,不断开掘,不断创新。

最后,广播节目视频化还需要不断完善。

1)要明确广播节目的属性。广播节目,毕竟不是网络节目、不是电视节目,它的传统属性决定了在制作水准上、在画面精细度上、在视觉呈现感上、在节目质感上,跟愈发精良的网络节目和电视节目,还是有距离的。

2)广播节目的品质要保证。强调和营造所谓的“广播氛围”“声音想象氛围”“声音对内容的营造拓展氛围”,这三点不能丢。这是广播节目的品质保证,我们常说的广播“可听性”,实际上除去话题和内容的吸引力外,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魅力,还有就是“广播氛围的营造”,通过声音去引导并构建了内容的氛围,有助于听众去获取信息,完成对内容的消费。

3)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视频化发展上需要完善。传统广播主持人,具有专业的素养,在相对封闭安稳的环境里专注甚至单一,在电台这种环境下,实际上也远离电视和网络的开放与光鲜,竞争意识和自我包装意识、宣传意识都不强, 与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网红不同,广播主持人,因为业务环境和工作方式,在原本的氛围里是不具备这些意识的,那么,随着网络视频直播的伴随和发展,广播节目主持人也应该打破原有的意识,甚至应该丰富原有的表达,让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更为强化和有效,让主持人“个人风格”更为完善和全面。

当然,也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广播节目都适合视频化,广播节目视频化只是一种顺应媒体融合的手段和方式,在全媒体融合时代,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作为传统媒介的广播还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抛弃不放弃,不拒绝不迎合,不忘初心,不墨守成规。

猜你喜欢

发展过程趋势环境
趋势
环境清洁工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简析越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浅谈我国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漫观环境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