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7-05-12刘海滨王剑闫桂莲
刘海滨?王剑?闫桂莲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即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并探索建设的方法: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规范社团活动,发挥“第二课堂”效能;学校要为社团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和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保障;社团活动形式要多姿多彩,避免陈旧、单一、无特色。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理论骨干;理论社团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中国,冲击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中西方思潮相互碰撞,真假难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状
1、理论知识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心中充满爱国热情,但是对于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了解的并不十分透彻。许多学生对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两课”教师进行具体的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对于老师讲到的许多专有名词、历史沿革等并不十分清楚,相关课程知识点也理解的不透彻。
2、入党动机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学生的入党动机并不是源于对党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而是认为入党是一种能力的证明,能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入党动机偏于功利性。
3、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但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相对接触社会较多,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往往在价值选择上更加偏向于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出现冲突时,他们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生源素质不高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相对于以往有了较大差别。以往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如今的高职院校学生除了通过普通高考录取,还有一部分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或者同等学历参加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等途径录取。因此,生源素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对于理论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大或者难以理解。
2、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趣味性较差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很多学校目前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边做边学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這种情况下,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也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仍然采取大班教学模式,设计好的课堂活动或者团队活动组织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基地相对匮乏,实践教学实施难度较大,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3、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在大部分学生看来,专业课对于将来的就业更加具有实用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就业看不到明显的益处,因此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明显的主动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培育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
1、在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动手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远远不及课外一群学生在社团当中举办集体研究、演讲、话剧等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具有吸引力。学生通过社团举办一些活动,不但能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且对于活动中遇到的不懂之处,学生会更加乐于向老师请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2)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大学生思政理论社团专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通过社团组织学生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社团成员的理论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理论水平。
(3)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思政理论社团中的理论骨干经过培训,能够组织学习、研究、交流和宣传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影响,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并帮助学生树立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认识、树立对党的知识、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多种思潮影响下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整个校园价值导向。
2、在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的方法
首先,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进行指导,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这些学生有活力、有朝气、有干劲,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指导教师要在给予社团成员充分自主权的同时,把握社团活动的方向性,为社团发展制定规划,监督社团发展的动向,保证社团活动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
其次,规范社团活动,发挥“第二课堂”效能。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社团,要规范其活动内容,举办体现一定主题、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的学生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政理论社团的作用。同时,指导教师要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结合点,使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与社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课堂”,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再次,学校要为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和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保障。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要为大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社团建设提供专项经费,并专款专用,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运行。定期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进一步拓宽理论骨干和社团成员的视野,将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最后,社团活动形式要多姿多彩,避免陈旧、单一、无特色。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社团一般采取时事论坛、学术沙龙、板报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就需要丰富活动形式,如演讲比赛、红歌比赛、情景剧专场演出等。同时,在校外实践基地多组织社会活动,如走访社会名人、参观红色景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并形成系列品牌,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对于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理论骨干培育和理论社团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与模式,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探索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4.
[2] 郑志强.依托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5.15.
【作者简介】
刘海滨(1985-)女,汉族,河北承德人,任职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