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的礼与治国

2017-05-12杨昊

醒狮国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治国中和礼乐

杨昊

《礼记·曲礼上》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可见,“礼”渗透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古人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时至今日,“礼”在社会规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对于个人、集体、还是国家而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礼”对个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礼”是保证我们的人际交往稳定有序的一个重要条件,那《论语》中所讲的“礼”对于治国而言,有什么作用呢?

《論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作用,可贵的是遇事都做得恰当。圣明的君主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礼仪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可见,领导者治国,要想达到中和的最佳状态,同样需要礼的节制。《论语·为政》中明确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治理国家,用政法去引导人民,用刑法去约束人民,人民只是暂且免于罪过,仍然没有廉耻之心,但是如果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教化,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并且人心归服。强调了“礼”代替“刑”起到了治国的良好作用,最终是百姓“有耻有格”。这里,不仅是从礼的教化层面去评价其价值了,可以说礼是治国的大政方针,是政治所达不到的高境界。因此,孔子才说以礼让治国,那么治国就不是难事,“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下,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依法治国”便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如果人民都能过懂道德、知礼义,就能够天下大治。国家的统治是否符合礼的规范,也是治世与乱世的一个标准体现,正所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

此外,《论语》还明确地对领导者提出了以礼为国的要求与做法。《论语·宪问》中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如果领导者能够“好礼”,对民众能够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那么人民就容易治理,国家就容易统治。相反,“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用礼去规范统治国家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以礼去治国,那礼仪又能起什么作用?《论语·八佾》中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的方法和态度时,孔子明确地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里面的礼是君臣之礼,侧重于君主对臣子的“礼”,国君不能为尊不尊,不把下面的臣子放在眼里,即便是对其支配调遣也不能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可见,领导者“好礼”“守礼”是领导者的重要品格,对国家的稳固极其重要。领导者在选用人才、选拔官吏时,“礼”也应该是一个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论语·先进》中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未曾有过爵禄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应当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由此可见,礼在治国和选拔人才中的重要性。

《论语》是一部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典著作。对国家而言:领导者治国,要想达到中和的最佳状态,需要用“礼”加以节制;领导者能够“好礼”,人民就容易治理;“礼”也应该是一个国家考量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充分发掘经典著作的现代价值,这是当今重读经典的重要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德治国中和礼乐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