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2017-05-11张如全武继松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支柱战略性校企

张如全,武继松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张如全,武继松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围绕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分析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的需求特征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介绍武汉纺织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2010年起湖北省教育厅在普通高等学校施行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湖北省高等学校的自主转型,主动适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非织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织造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市场前景看好。2014年我校(武汉纺织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教育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立项,旨在面向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建设具有行业特色、校企合作互助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非织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基于此,我校利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1](国发〔2010〕32号)中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的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指导作用。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通过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巨大成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具有导向性、战略性及创新性。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即根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解决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

二、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新型纤维原料及其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以及高新技术在非织造领域的渗透, 推动了非织造产业的创新与进步,非织造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首先,非织造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具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特征。与其他专业相比,我国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次,非织造产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非织造产品加工方法多,如有干法、湿法、纺丝成网法等,非织造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关联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非织造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纤维原料、加工技术原理、产品功能整理及测试技术的知识,还要掌握机械、电气控制等知识,要求培养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广博知识的创新人才。最后,非织造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是与国内外市场分不开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整个非织造产业的发展,所以非织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人才市场发展的规律,增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环境,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非织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与要求为重点,结合我校“立足纺织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遵循“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人文修养、健全的人格及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强调面向“合格能力+拓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合格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拓展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需要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技术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成立校企政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我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政府及行业协会相关职能管理人员三部分组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由校企政三方人员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方面可使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高度吻合;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政府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是由众多企业的生产来完成的,因此国家政策对人才培养所期望的目标就是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相关职能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可以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一致,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2. 构建校企合作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及区域内重点产业,构建校企合作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先后与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湖北三羊新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非织造行业知名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具体实施方法及特点如下:

(1) 在构建直接服务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库,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政府部门及行业管理人员任兼职教师,与本校教师有机组合形成合作互补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2) 采取校企共建、一校多地的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教学及实践基地,将课堂搬进企业,实现一所学校具有多个教学基地。部分课程的教学从学校转到企业,学生可以针对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在企业开展实践与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 师生双向互动。学生与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双向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及社会的状况及需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4)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由于企业的参与,教学活动既能在教室进行,又能在企业生产现场开展;既有学校教师授课,又有校外兼职导师授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互动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改革课程体系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结合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现代非织造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为着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学校制订了基于学分制的弹性教学计划,依据“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 “提高选修课比例”等原则,使教学计划具有灵活、弹性、兼容等特点,不同学生可自主选择,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了实现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1条主线、3个层次、4个平台、4个课程模块的“1344”课程教学体系。1条主线是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3个层次为知识学习层次、能力培养层次、品格素养层次,层次间强调递进契合关系;4个平台为普通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平台间优化结构,增强交叉知识传递;4个课程模块为纺织及非织造材料模块、非织造加工技术模块、非织造产品及开发模块、非织造管理与贸易模块,各模块间搭建专业知识框架,形成综合适用效果,目的是突出非织造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适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非织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4个平台的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

4. 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采用企业参观交流、问卷调查、毕业生走访等方式,对非织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同时建立课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重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需求及建议,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表1 非织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4个平台的主要课程

(1) 注重学科前沿,丰富理论知识内容。目前非织造技术发展迅猛,课程的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的进步,因此,需要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2) 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使科研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一方面,由于科研成果是教师对某一具体问题深入研究的结果,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科研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将自身在探索本学科最新知识与技术过程中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技术探求的积极性及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

5.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制订实践教学的目标,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我校先后与湖北省内外10多家非织造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了现有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在具体实施方面,将课程实验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内进行,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原则上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将实验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制度,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6. 开展学术交流,了解学科前沿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紧跟学科前沿。在校内实行定期互动交流机制,专业教师给师生作专题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四、 结语

我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针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积极开展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以“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A/OL].(2010-10-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0-10/18/content_1274.htm.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A/OL].(2012-07-20).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2-07/20/content_3623.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A/OL]. (2016-03-17). 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责任编辑:姚时斌)

湖北省教育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鄂教高函〔2014〕28号);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函〔2016〕1号);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5JY001)

张如全(1966—),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织造材料。E-mail:zry2010@gmail.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2-0100-03

猜你喜欢

支柱战略性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