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

2017-05-11赵明志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教学方法

赵明志

[摘要]本文解释了体能的概念,阐述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能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等手段进行体能训练,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能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方法

一、体能的概念

体能的英文名称是Physical Fitness,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多译为体适能。但事实上,许多学者对于体能和体适能的定义仍存在分歧。例如有学者认为“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立、走、跑、跳、投、举、攀登、爬越等)”。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体能又叫体适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我们更加倾向于后者,认为体能是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体能分为两类:其一为竞技运动或与选手有关的体能,例如速度、反应时间、肌力等因素即为竞技体适能的组成因素;另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含有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软性、身体组成等五个因素,这一类和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虽然体适能比体能似乎更加适合这个定义,但由于大家已经习惯于“体能”这个提法,在本文中我们仍然使用“体能”。

二、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一课。从心理特点上分析,目的在于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趋势,以便在体能训练中自觉地、有一定效率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一)体能的训练对发展学生智力有特殊意义

体育能力的训练需要方方面面生理和心理因素总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对增强神经系统活动机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有重要意义。

(二)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体能训练中学生的情感能够体现出:鲜明强烈、丰富多彩、紧张易变、积极性或消极性交织等特点。情绪的产生、变化,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并以运动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满意感、轻松感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强烈动机。

意志努力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主客观带来的困难,抑制情感冲动,避免发生不良行动,集中注意力,从而较好地实现目标的复杂过程。意志努力的品质表现为沉着果断、顽强持久、坚忍不拔。

(三)体能训练对学生个性特征培养有积极作用

个性既有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特点,又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好的个性风貌能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体能训练是通过有技术的训练、运动竞赛來实现的,它对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四)体能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渠道

品德教育需要讲道理,更需要社会实践,使道德认识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自觉地运用体能训练方式中累积的毅力及情感态度去让学生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也是培养优良品德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

三、发展体能的方法与教学指导

发展体能常用的方法有: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

(一)负重法

负重法是指运用重物进行练习来锻炼身体、发展机能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采用物体负重练习,如选用杠铃、哑铃、实心球等重物和器具;也可选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立卧撑、俯卧撑、双腿深蹲等。负重法可以运用不同的物体器材,以及自身的体重,有目的地发展身体任何部位的素质,特别对人体力量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在练习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骨骼具有弹性好不易骨折但易变形的特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负重练习必须以动力性力量为主、静力性力量练习为辅,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练习的方法进行效果最佳。在选择负荷重量时,一般要以学生本人最大的绝对力量的三分之二练习较为有效。在练习的次数上,有人实验隔日进行练习,力量增长77.6%,而每日进行练习,力量增长只有47%。由此所见,力量素质隔日练习优于每天练习。在练习的时间上,一般中小学生每次练习以5-10分钟为宜,练习的内容不要太多;高年级及机体素质好的学生可进行较长时间、较多内容、较大强度的负重练习,但每次力量练习后都要注意放松调整,以提高肌肉的弹性,防止肌肉僵化,从而增进学生的力量机能。

(二)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重复的目的在于控制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身体充分得到锻炼。在教学中,重复法练习具有时间较长、运动量较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正确处理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如练习强度大时,练习的时间就不能太长;练习的时间延长,强度就不能太大。重复法的练习一般比较单调,所以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必须灵活多样,以便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三)间歇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锻炼对象、锻炼项目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一种方法。依据超量负荷与超量恢复的原理,体育活动后要经过合理的休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超量反应,这样才能提高体力,增强体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严格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太小而影响体能的发展。如对身体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两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要求长些,间歇的时间控制在机体基本恢复的状态下再进行下一次练习;而对身体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两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要短些,间歇的时间应控制在机体处在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间歇的方式应采用积极休息的方法,如走、慢跑,适当的放松,以加速排除乳酸的堆积和体力的恢复,达到更好的体能锻炼效果。

(四)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在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能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好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如:发展速度素质可选用奔跑游戏;发展体能素质可选用负重游戏;发展灵敏素质可选用追逐激戏等。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贴膏药”游戏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地逮住对方,而自身又要如何躲闪不让对方逮住等,争取优胜,发展体能。再则,在执行游戏的裁判工作中,教师还应指派学生一起协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定成绩的能力。

(五)循环法

循环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各种类型的动作,以及具有不同练习效果的手段组成一组练习的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各组的动作、器械不同,练习时花样翻新交替进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布置各个练习点,在练习内容的搭配上要选用已经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在规定好练习的次数、规格和要求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质量,防止片面地追求运动的密度和负荷。教师对各个练习点的练习要及时地指导、检查与评价,防止学生走过场,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上述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依据教学与发展体能的需要组成多种练习的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如,要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可先选用重复法,再选用间歇法;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选用以一法为主、多法结合的方法。在运用综合法练习时,教师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负荷、间歇的时间与休息的方式等,这些都要根據学生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综合的练习中达到全面发展体能的功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的实践经验,依据教学的客观实际,善于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育教学方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