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之我见

2017-05-11聂兵花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聂兵花

[摘要]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用情感、用体验、用幽默以及用鼓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创设参与情境,努力营造富有磁力、张力、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关键词]快乐学习语文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参与情境

我们的语文教学逐渐走向了单调乏味和枯燥无趣。加上受应试教育影响,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最终演变为一种应试训练,学生变得害怕语文、远离语文。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快乐地学习,我有下面几点浅见。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是: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对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人大量重复的作业、考试训练中,学习成了一份苦差事,结果是学生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因不堪重负而厌倦学习。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把学习变成学生主体、快乐地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淡化成人的权威,放下架子,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带着愉悦、积极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从旁协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学习生活的孩子,却从未自己独立阅读一篇课文,从未对课本、老师提出过质疑,从未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过问题,从未有过刻骨铭心的激动不已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这已经不是学习方式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了。叶澜教授说过:“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传统的教学最终只会导致学生迷信权威、负担过重、兴趣丧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时机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情激趣

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这种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激趣

教学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文言文《童趣》时,考虑到学生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就设计了课前让学生回忆童年趣事,果然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此一来,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让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有意义的。

(三)幽默激趣

幽默这种教学藝术方式,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试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当然,每位教师的个性不同,习惯严谨的教师偶尔一两次幽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鼓励激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由于学生认识理解水平和知识驾驭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够到位,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尊重、鼓励学生,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一旦失去自信心,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就会减低,学习就会提不起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抓住机会为学生呐喊,给予鼓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力量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三、创设参与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如此不仅可以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了,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我在上《羚羊木雕》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谈谈跟父母闹矛盾的经历,讨论怎么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和怎么解决类似的矛盾。之后要求小组合作,编成《新羚羊木雕》的剧本,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设计一个理想的人际关系,将一场围绕羚羊木雕的矛盾变成一次愉快的沟通。学生对此兴趣盎然,积极投身到课堂里参与讨论学习,目的达成效果不错。

其实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创设多种情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富有张力、活力的课堂氛围,用知识激活知识,用心灵激动心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青春的朝气和智慧在参与中挥洒灵动,在参与中快乐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