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方博弈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研究

2017-05-11司家慧孙雨茜

关键词:社会公众供应链成本

张 洪,司家慧,孙雨茜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管理天地

基于三方博弈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研究

张 洪,司家慧,孙雨茜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外部性的重要手段,而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则对环境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基于博弈的视角,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博弈方之间的策略选择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有赖于三方的共同努力,并为促进企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提出了三方协同机制以及相应的建议,以期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协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当前,我国政府正努力构建环境政策体系,并通过环境规制的手段控制企业的排污行为[1],以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内部经济性”的同时带来了环境负效应,却使自身和消费者以外的其他社会公众承担了“外部不经济性”,导致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产生偏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这种“外部不经济性”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需要政府的干预规制。“谁污染,谁治理”,企业既是环境的污染方,也应该是污染治理的责任方,因此,社会公众呼吁企业对造成的外部环境负效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相对于环境污染外部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问题应运而生。供应链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吸引能力和整合能力,承担着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因此,降低供应链核心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整个供应链乃至全社会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政府的干预往往管制效率低下,企业通过寻租活动,间接地影响地方政府的规制制定与实施,甚至逃避政府的监管,从而使得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甚微[3-4]。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关系,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倡导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产业,成为学术界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基于博弈视角的必要性

博弈论是研究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各决策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及策略均衡的理论工具,因而也被称为“对策论”。博弈论强调个人的理性,即参与人均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这一点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模式基本吻合,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解决各参与方的利益分歧。政府与企业的环境治理过程,也是二者的博弈过程。

以往的研究多为考虑政府与企业的两方博弈[5-8],为了使研究更贴近现实,本文建立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三方利益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并求解博弈的均衡解。根据污染治理的责任法则,企业作为污染方,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要么向社会公众支付环境损害补偿金,补偿社会公众的损失,要么通过投资进行污染治理,即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将“外部不经济性”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然而,在现实中,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都是“理性经济人”,均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肩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企业一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公众期望的是福利最大化,他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导致实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均衡变得十分困难。研究表明,有效的监管是企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重要动力。西方国家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表明,妥善处理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三方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并维系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环境治理模式的关键[9]。

二、相关文献回顾

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供应链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干预、市场机制等对供应链(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影响。申亮[10](2008)认为生产成本制约了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并基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制造商的演化行为,政府的干预在适当调整优化后可促进供应链实施环境管理;Helen Walker等[11](2008)通过梳理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供应链环境管理的驱动力和阻碍因素主要源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竞争对手、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外部因素等;武春友等[12](2009)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出发,在不考虑宏观环境因素的条件下,构建了基于市场导向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以及企业绿色管理三个方面的绿色管理路径模型;张倩等[6](2013)基于博弈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实施排污税规制下的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关系及策略选择,指出政府的监管强度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2.供应链环境管理的绩效评价。Yasutaka Kainuma等[13](2009)对供应链的服务范围和责任进行延伸,并从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角度构建了“精益绿色供应链”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刘倩等[14](2014)在对供应链污染治理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中央政府、当地政府、供应链)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各博弈方实现均衡的外部条件,并为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提出了相关建议;杨传明[15](2016)出于提升供应链碳足迹评估的可靠性,构建了供应链多阶段碳足迹三维决策优化模型,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复杂产品供应链碳足迹评估的质量。

3.环境治理对供应链的影响。Benjaafar等[16](2013)将环境成本纳入供应链决策模型,建立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优化模型,以期减少供应链运营中的环境外部性;Tseng等[17](2014)认为碳排放不仅造成了供应链运营成本的增加,还带来了社会成本,并基于双重成本建立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决策模型;付秋芳[18](2013)以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建立了政府碳排放权免费分配等三个因素下的二级供应链碳减排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供应商与制造商的碳排放投入策略很大程度上受双方碳排放收益比的影响。

4.提高供应链竞争优势兼顾环境治理。Tsoulfas等[19](2006)认为供应链的设计必须遵循绿色化,并从产品设计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设计与运行中的环境原则,得出基于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环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供应链运营带来的环境外部性的结论;Chaabane等[20](2012)将环境因素融入供应链设计中,建立了碳排放交易下的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供应链网络模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生命周期评估和物质平衡原理;李昊等[21](2012)建立了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研究了不同机制下供应链企业的运营和创新,认为在保障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条件下,碳排放有偿分配机制比无偿分配机制更能促进企业高效决策。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对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供应链领域,但鲜有学者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都是政府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22-23]。因此,本研究构建的三方动态博弈非常具有探索性。

三、博弈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描述与假设

在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的博弈中,主要有三个参与者(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并且各博弈方都是有限理性的。对于环境外部性,企业可以选择环境成本内部化,也可以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对于企业的环境外部性,可以选择监管以促进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也可以选择不监管。若政府监管下,企业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则社会公众可以向政府部门投诉企业,此时,政府可以受理社会公众的投诉,再次检查企业,也可能因为接受企业寻租而无视社会公众的投诉。当社会公众不投诉时,政府可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再次检查企业是否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

为了便于分析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三方利益的博弈关系,相关参数的设置如下:

(1)政府的监管成本为C1,由此树立的社会公信力为R1;

(2)企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耗资为C2,获得政府监管下的补助为R2,由此树立的企业社会形象为R3;

(3)政府监管下,企业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将受到政府的处罚为C3,由此导致的社会声誉的损失为C4;

(4)政府监管下,社会公众对企业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行为的投诉成本为C5,同时,社会公众也因协助政府监管而获得政府的物质鼓励,记为R4;

(5)政府受理社会公众的投诉或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再次检查企业,企业因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再次受到政府的处罚,记为αC3(α>1);

(6)政府监管下,社会公众投诉企业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行为时,若政府与企业发生权利寻租,即政府收受企业贿赂C6,并无视社会公众的投诉行为,由此带来政府社会公信力的损失为C7;

(7)政府不监管时,企业逃避环境成本内部化,由此带来的环境外部性C8由政府承担;

(8)记p1,p2,p3,p4分别表示政府监管的概率,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概率,社会公众投诉的概率以及政府再次检查企业的概率;U(G)、U(E)、U(S)分别表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期望收益。

(二)三方博弈及其收益

与静态博弈不同,在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在行动上有先后之分,后者根据前者的行为进行策略选择,并且博弈往往存在多个阶段。为了清楚地表示博弈过程及各博弈方的收益情况,根据上

文的模型假设,建立企业(E)、政府(G)、社会公众(S)三方动态博弈的博弈树[24]如图1所示,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图1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博弈树

节点收益矩阵(U(G),U(E),U(S))Ⅰ(-C1+R1+C3-R4+α*C3,-C3-C4-α*C3,R4-C5)Ⅱ(-C1+R1+C3-R4+C6-C7,-C3-C4-C6,R4-C5)Ⅲ(-C1+R1+C3+α*C3,-C3-C4-α*C3,0)Ⅳ(-C1+R1+C3,-C3-C4,0)Ⅴ(-C1+R1-R2,-C2+R2+R3,0)Ⅵ(U(G1),U(E1),U(S1))Ⅶ(0,-C2+R3,0)Ⅷ(-C8,0,0)Ⅸ(U(G2),U(E2),U(S2))

(三)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

由于动态博弈的阶段较多,因此,可采用逆向归纳法从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分析,令参与者的收益最大,则此时对应的策略选择即为该博弈方的最优策略选择,然后依次分析其他的博弈方,直至博弈的初始阶段。这样求得的最大期望收益对应的策略选择就是各博弈方的最优策略选择,即博弈的均衡解。

由图1和表1可知,在博弈的第一阶段(节点Ⅵ处),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期望收益U(G1)、U(E1)、U(S1)分别为:

U(G1)=p3p4(-C1+R1+C3-R4+αC3)+p3(1-p4)(-C1+R1+C3-R4+C6-C7)+(1-p3)p4(-C1+R1+C3+αC3)+(1-p3)(1-p4)(-C1+R1+C3)

U(E1)=p3p4(-C3-C4-αC3)+p3(1-p4)(-C3-C4-C6)+(1-p3)p4(-C3-C4-αC3)+(1-p3)(1-p4)(-C3-C4)

U(S1)=p3p4(R4-C5)+p3(1-p4)(R4-C5)

政府的期望收益U(G1)与企业的期望收益U(E1)分别是关于p3与p4的一元微分函数,令:

政府监管下,社会公众投诉企业的必要条件是期望收益大于等于零,即:

U(S1)=p3p4(R4-C5)+p3(1-p4)(R4-C5)≥0

解得:R4≥C5

由博弈树可知,第二阶段(节点Ⅸ处)并不涉及社会公众的收益,因此根据表1中收益,可得政府与企业的期望收益U(G2)与U(E2)分别为:

Y(G2)=p1p2(-C1+R1-R2)+p1(1-p2)U(G1)+(1-p1)(1-p2)(-C8)

U(E2)=p1p2(-C2+R2+R3)+p1(1-p2)U(E1)+(1-p1)p2(-C2+R3)

(四)博弈结果分析

1.基于政府的视角

2.基于企业的视角

3.基于社会公众的视角

四、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协同机制分析

由博弈结果的分析可知,若使各博弈方利益均衡,促进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共同努力。如图2所示:政府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主要监管方,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主体,其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可以有效辐射、整合、协调其他节点企业,促进供应链层面的绿色化发展。社会公众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促进了供应链的绿色发展,构成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重要动力。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三方共同努力,不仅可以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来渗透到供应链各个层面的绿色化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反哺整个供应链环境的治理。

图1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博弈树

五、结论与讨论

抽象和假设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彰显了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却增加了与现实的距离。关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如何辐射各节点企业,协同并推动其他成员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机理,本研究尚未涉及,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为了简化分析,模型中的参数设置有限,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增加相关参数的设置,完善博弈模型,使研究更具全面性和真实性。

[1]张雁林,杜建国,金 帅.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三方博弈[J].生态经济,2015,31(4):29-33.

[2]王 鹏,谢丽文.污染治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与污染治理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51-58.

[3]马小明,赵月炜.环境管制的局限性与变革——自愿性环境政策的兴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19-23.

[4]李妍辉.从“管理”到“治理”:政府环境责任的新趋势[J].社会科学家,2011,(10):51-54.

[5]张学刚,钟茂初.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31-35.

[6]张 倩,曲世友.环境规制下政府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动态博弈与最优策略研究[J].预测,2013,32(4):35-40.

[7] 关 华,齐卫娜.环境治理中政府间利益博弈与机制设计[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1):100-104.

[8] 张继平,王艺菲,李强华.海洋陆源污染治理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5):60-64.

[9]刘丽敏,杨淑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约束机制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79-82.

[10]申 亮.绿色供应链演化博弈的政府激励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3):110-113.

[11] Walker H,Di Sisto L,McBain D. Drivers and Barriers to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Lessons from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8,14(1):69-85.

[12]武春友,吴 荻.市场导向下企业绿色管理行为的形成路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11-120.

[13] Yasutaka Kainuma,Nobuhiko Tawara. A Multiple 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Approach to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6,101(1):99-108.

[14]刘 倩,丁慧平,侯海玮.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利益相关者行为抉择博弈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1-76.

[15]杨传明.复杂产品供应链碳足迹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2016,(5):52-56.

[16]Benjaafars,liy z,Daskinm.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Insights from Simple Models[J].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10 (1):99-116.

[17]TsengShih-chang,HungShiu-wan. A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Model Considering the Social Costs of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4,133(15):315-322.

[18]付秋芳,忻莉燕,马建瑛.考虑碳排放权的二级供应链碳减排Stackelberg模型[J].工业工程,2013,16(2):41-47.

[19]Tsoulfas C T,Pappis C P. Environmental Principles Applicable to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Operation[J]. 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18):1593-1602.

[20]Chaabane A,Ramudhin A,Paquel M. Design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under the Emission Trading Sche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5(1):37-49.

[21]李 昊,赵道致.基于多Agent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5):9-14.

[22]李友东,赵道致,夏良杰.低碳供应链环境下政府和核心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3,(20):38-41.

[23]何丽红,王 秀.低碳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27-30.

[24]桑秀丽,肖汉杰,王 华.食品市场诚信缺失问题探究——基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关系[J].社会科学家,2012,(6):51-54.

[责任编辑:赵春江]

本刊稿约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由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双月刊。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与时俱进,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经济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来稿,本刊兼收并蓄,按质录用,优稿先用。特别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刊发表真知灼见,对此,本刊将在时间上、编排上给予特殊优惠待遇。本刊开设“区域经济研究”“流通经济”“市场经济论坛”“财政与税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财务与会计”“管理天地”“绿色食品发展论坛”“旅游与酒店管理”“经济法苑”“经济学研究”“专家专稿”等主要栏目,刊载研究和反映经济领域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文章。本刊有对来稿适当修改的权利,如有不同意修改者,请在稿上注明。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来稿如三个月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力、财力原因,恕不退稿。来稿署名自便,但因权益、责任、通联等原因,作者必须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方式)、邮政编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Research on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of Supply Chain Cor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ree Party Game Theory

ZHANG Hong,SI Jia-hui,SUN Yu-qian

(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of the supply chain core 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refore,based on game theory,establishing three major stakeholders in the dynamic game model-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society-of the core enterprise in environment cost internalization process,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hoice of strategy among each game party restricts and affects each othe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intern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hree par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of core enterprise,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three part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environment,society and nature.

supply chain; cor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cost; internaliz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2017-01-17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02052021);安徽省教育厅教学团队项目(2014jxtd004)

张 洪(1964-),女,安徽合肥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司家慧(1993-),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孙雨茜(1994-),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方面研究。

F273;X32

A

1671-7112(2017)03-0055-09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供应链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