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个体差异的跳高教学模式探讨

2017-05-11张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横杆分层水平

张伟

在跳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到学生的跳跃能力受性别差异、场地器材、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在跳高教学中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到”的现象,而且学生的练习强度、练习密度得不到保证。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和参考资料,总结出跳高“台阶式”分层教学模式,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场地器材的布置

為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对不同的跳跃能力与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解决学校因场地器材不足无法进行教学的问题,布置跳高教学场地,横杆(跳皮筋)、跳高架、落地垫,横杆(跳皮筋)间隔3米左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以防止练习相互干扰。学生在外围列队,有序进行。

(二)“一级台阶”练习

初步学习基本技术动作阶段采用此种方法。各横杆(跳皮筋)高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不宜太高,一般男生90厘米,女生70厘米,原则上以学生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为准。练习时每一个跳完的同学排到顺时针方向相邻队伍的队尾,等待下一次练习。教师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同学的位置,就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练习次数。

(三)“两级台阶”练习

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第①、③组高度不变,第②、④组高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升一个高度,两个大组分别从①或③高度开始练习,能顺利跳过的学生自动进入下一组(即②或④),其余学生在原高度处继续练习和学习。教师提升横杆高度不宣过高过快,避免因操之过急而影响练习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练习中教师应及时调整相同高度组的人数,争取做到人数基本相同。

(四)“四级台阶”练习

将①②③④高度从低到高依次升高,形成四个“台阶式”高度,高度差可因班而异。全班由两个练习小组分为四个小组。如:将原来高度相同组并组,重新形成两个大组,学生根据自我水平,选择起跳高度,从原来低高度组①或次高度②开始练习,三次跳过本组高度自动进入下一高度,直到最高组别,假如三次跳不过本组的高度,则自动降低一个组别,直到最低组别。这个练习法也能发挥组长的作用,让组长判定成功与失败,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和组织能力。

(五)“考核”练习法

为了节省考核时间,教师可按高组别到低组别的顺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既可延长低水平学生的练习时间,让他们继续改进技术,同时高组别的学生考核完毕后,教师还可以安排考完的学生对低组别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这样避免考核中水平高的学生重复跳低高度而耽误时间,水平低的学生过早被淘汰。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场地器材的布置科学、合理、有效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台阶式”分层教学的场地布置合理,能有效地提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同时又便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便于同学之间交流和互帮互助,也能让水平低的学生体验成功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以往教学时由于练习场地少且过于分散,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无法提高的问题,也避免在教学中顾此失彼和过多掉队等情况的发生,还便于小组指导和纠正。

(二)“台阶式”分层教学合理、有效

教学中,当大部分学生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时,升高横杆高度以增加练习难度是常规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挑战新高度、新难度。学生的跳跃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对于那些勉强跳过原来的高度或根本跳不过的少数学生来说,提升后的新高度更难征服。对他们而言,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而且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跳不过去的学生逐渐增多,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随之降低,甚至出现厌倦练习、放弃练习、讨厌体育的现象。但是采用“台阶式”分层教学练习方法,能让学生吃到自己能够消化的“练习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分别采用两个到四个不同的高度,让不同跳跃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顺其自然自由选择,跳不好的学生在难度不变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学习,不受影响积极练习,不仅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增强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对不同高度组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指导或提出要求,最终达到优生和后进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通过对两届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两种场地的教学,传统教学与“台阶式”分层教学方式的比较,“台阶式”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的跳跃能力和水平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另外,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增强竞争意识,避免出现厌学的现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也有质的飞跃,达到“差生吃得到,优生吃得饱”的目标。

综上所述,“台阶式”分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跳高教学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也使不同跳跃能力和水平的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有成就感,扭转了传统教学中“被动学习”的局面,又能激发学生达到一个目标后力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形成竞争态势,积极进取,使每个班级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横杆分层水平
张水平作品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那根杆......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本性难移
35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