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7-05-11任红品

价值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转变

任红品

摘要: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高等教育的长足进步。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在对“教”与“育”教学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教学观念的弊端,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以期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型提供帮助。

Abstract: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teaching ideas, there will be no great progres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Young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role of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should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imely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idea of young teachers in order to help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transformation.

关键词:教学观念;转变;教与育

Key words: teaching concept;change;teaching an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09-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学者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教学观念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然而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共识,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1]从这个角度出发,杨启亮(2000)认为教学观念是关于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是人们思维教学问题获得的结果。[2]罗来栋、胡桔(2005)认为教学观念是指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前瞻性价值判断和结果。[3]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教育的长足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对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青年教师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尤其是新入职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由“教”走向“育”。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教学观念对比:“教”与“育”

一定的观念和意识一经形成就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教学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反映教学实践,而且还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影响教学实践。即教师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与“育”的教学观念有哪些不同呢(参见表1)?下面主要是从教学主体、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课程观等方面加以对比,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型的基础并指明转型方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教”教学观念有以下几点弊端:

1.1 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身积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向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灌输知识。然而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讲,是否对教师所讲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有疑问。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没有发现乐趣,更不用说发现自我而创造性地存在。在“教”得教学观念的引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点名来维持所谓的到课率,学生课堂缺席屡见不鲜。

1.2 注重共性培養

大学教育一般都是同一专业的几个班一块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预设,即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统一讲授,统一进度、统一考察方式,并不区别对待。但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注重群体性、缺乏个体差异性的“教”的教学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 注重学习结果而非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与反思。学生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只为分数而学习,丧失了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然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式与方法对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评价过程中以教评学、教师成为权威型角色而非指导型,这都与注重结果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

2 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

传统“教”的教学观念弊端多多,而“育”的教学观念正弥补了其不足。一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分享理念和观点。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所听、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二是注重个性化培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进行创造性、发散性地思维;三是以学评教,注重过程化考核,教师应为指导型角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的过程在于探索,在于正确的引导以及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即养成正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转变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