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设计
2017-05-11石庆波周明李国东
石庆波+周明+李国东
摘要: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作为贵阳市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该文综合创新路径的合理化选择、园区的创新资源条件和基础,融合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相关经验,充分考虑未来创新指数梳理和发布工作的可操作性,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定义为三级结构,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形成顶层有把握、底层有支撑的系统性指数框架。
Abstra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iyang), as the core carrier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ya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experiences of the reasonable choice for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path, innovation resources condi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k, Silicon Valley index, Zhongguancun index, fully considers the future innovation index combing and the operability of releasing work, and defines the innovation index of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Guiyang) into the three level structures, including 5 first level indicators, 15 second and 45 third level indicators, forming the systematic index framework with certain at top and support at bottom.
关键词: 创新指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
Key words: innovation index;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Guiyang);Silicon Valley index;Zhongguancun index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08-04
1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环境
在国家强调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贵阳市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抓住国内国际市场转变、融合升级过程中带来的发展机遇,为贵阳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创造更大的空间。但是,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度还不高的西部城市,贵阳市在创新层面的基础和能力还比较薄弱。贵阳市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要看到外部环境机会,一方面也要明确自身资源和条件,围绕创新环境建设和能力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贵阳市的发展路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作为贵阳市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创新能力培养层面,要充分尊重上述思路和原则,实现园区发展状态监测,客观展示园区创新发展水平;与发达园区做比较分析,查找差距,发现问题;为园区创新扶植政策制定、创新资源投放提供方向性指導。
2 美国硅谷指数分析与借鉴
硅谷指数从1995年开始发布,2007年进行了大的结构性调整,最早由硅谷联合投资(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发布,之后和硅谷社区基金会(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Foundation)联合发布,属于非官方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和经验积累,加之美国社会、企业、机构出色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和开放意识,硅谷指数走到今天已经可以全面反映硅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成为了解硅谷发展趋势和现实状况的有效资料。
硅谷指数对硅谷的观察和评价是全方位的,除了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色彩很浓,对社会、人口、民生、环境等基本面的关注度很高,给人宏观面的感觉更强。以2013年硅谷指数为例,透过人口、经济、社会、空间、行政治理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硅谷的基本状况,对人口结构变化、健康状况和教育体系的分析,可以让人感受到硅谷创新能力的根本性支撑,对交通、治安、房地产、薪酬就业、文化、选举、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充分展示硅谷对人才的吸引能力,映射人们在硅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从大环境层面反应硅谷的创新动力。
硅谷指数虽然在结构上包括三个层级,但一年一度的指数报告重在展现微观数据和信息,并没有进行逐级递进综合评分。正因为如此,硅谷指数在三级指标选择上更加灵活和开放,每一年的指数报告,都有微观层面的调整,相比基期相对固定,多层级逐级评分的指标体系,硅谷指数动态性更强。
回到创新和经济发展,硅谷指数并没有在微观领域有更多体现,更多是从宽泛的大环境和基础性环节着手,为人们对硅谷指数的解读和应用提供了更大空间。相比硅谷超强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本吸引能力,相比美国市场经济的发达和较强的社会化、数字化管理能力,硅谷指数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社会化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的区域指导性不强,类似区域关注的直观性、针对性指导不多。因此,任何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园区要借鉴硅谷模式,都要充分分析自身的资源条件,明确同硅谷、甚至同美国社会文化层面的巨大差异,在尊重自身特点的同时,合理吸收硅谷指数中有价值的因素。
回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指数规划设计,显然不能像硅谷指数那么宽泛。作为新兴园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园区,园区建设和发展更多需要微观性、指向性明确的因素,因此,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指数更多应该回归园区,适当引入对园区建设和发展影响程度较大的社会性、环境性因素。美国硅谷成功的因素中,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其中之一,贵阳自然气候条件也有类似的优势,因此作为大环境因素可以纳入进来。另外,贵阳作为欠发达地域,城市生活工作配套设施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人才吸引和市场经济效率,作为对创新发展有改进性影响的因素,也有必要纳入进来。当然,类似硅谷指数,对人才、教育等领域的关注也必不可少。
3 北京中关村指数分析与借鉴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于2004年开始中关村指数研究和评价,最初只有15个指标。2008年,结合前期经验和中关村现实发展需求,北京中关村管委会颁布了新的中关村指数,经过逐年微调,目前形成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为核心框架体系。相比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相对稳定,在三级指标梳理评价的基础上,2013年开始,实现了逐级的综合评分,针对基期有了综合性比较,指标综合评价能力开始增强。
相比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更加微观和聚焦,围绕园区创新突破、产业发展、辐射带动有更多体现,更加符合处于快速成长和突破阶段的园区要求。不同于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在社会、人文、行政治理等领域涉猎的不多,直到2010年才开始融入社会性元素,但并未成为一级指标。对于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产业培育为主导的园区来说,试用性、贴切性更强。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在人才、资本、技术和其他创新资源吸引层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城市各种配套设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中关村,社会环境指标重点不突出,这与硅谷指数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当然,经济发达地区对环境的透支、破坏也非常明显,北京在自然气候层面没有优势,甚至是削弱人才吸引力的因素。
从务实性和匹配性角度来说,中关村指数对贵阳科技园指数规划借鉴意义更大,人才结构、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等方向都可以借鉴。不同的是,针对三级指标的规划,要充分结合实际,毕竟相比北京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差距还很大,在很多领域,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要么还处于初期阶段,要么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在三级指标设置上,很多指标达不到北京中关村那么高的细分程度,在指标有必要纳入的前提下,要保持较大的弹性和空间。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加之北京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关村的辐射带动效应已经很强,国际化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一点上,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辐射范围和概念,国际化内涵上都要有自己的理解。
相比东部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环境恶化,贵阳市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在承接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层面吸引力较强。因此,在借鉴中关村指数的基础上,中关贵阳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指数也有自己的特色空间,城市配套设施的逐步改善也将是人才吸引和创新发展的利好因素,这些内容可以在三级指标上有所展现。
4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框架思路
综合創新路径的合理化选择,园区的创新资源条件和基础,融合硅谷指数、中关村指数相关经验,充分考虑未来创新指数梳理和发布工作的可操作性,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定义为三级结构,具体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宏观层面主导从社会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国际化共5个方面实现对园区的综合评价,通过二三级指标的合理化选择和设计形成顶层有把握、底层有支撑的系统性指数框架。
虽然中关村指数较晚才开始逐级汇总评价,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发展指数可以早一点启动这项工作,从指标建立初期就开始以系统性、数字化模式实现园区创新发展状态的评价。为了直观展现各级指数的变化,尤其实现一级、二级指标的量化评价,针对每个三级指标要形成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分方法,结合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分配,逐级实现所有指标的量化评价,实现园区创新发展状况的长期性、连续性比较分析,真正实现创新发展指数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菲.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德]霍巴赫.可持续创新指标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驶入快车道——从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看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优势[N].北京日报,2014.
[4]蔡秀玲.“硅谷”与“新竹”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J].亚太经济,2004,6.
[5][12]刘洪彬,陈静.关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河南社会学,2000(5).
[6][13]刘慧琴,杨春妮.中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与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4(22).
[7]孙金花,胡健,刘贞.企业自主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自主创新100强企业为例[J].科技与经济, 2013,2.
[8]涂文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9.
[9]杨东占.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3,10.
[10]陈加元.新型城市化道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
[11]蔡秀玲.“硅谷”与“新竹”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亚太经济,2004,6:61-64.
[14]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R].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15]周柏春,孔凡瑜,王振艳.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发展的历程经验与借鉴[J].理论月刊,2010,10.
[16]赵文彦.新兴产业的摇篮——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17]张明倩.创新综合评价指标的质量评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