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2017-05-11罗艳

教育界·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新课改初中语文

罗艳

【摘要】“百科全书”“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和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不再是适合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才是适合课程改革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是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性格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汉语是华夏子孙的母语,语文是基础的学科,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初中时期是学生培养文学素养和语文兴趣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现代初中语文教育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一地追求教学成绩。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式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改变观念的同时,更要付诸行动,展现给世人全新的语文教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师们不仅能让学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更能让学生拥有一个璀璨绚丽的人生。教学不只是培養会考试、会答卷、得高分的好学生,而是塑造富有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社会公民;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人生体验,共度的生命历程。

一、角色转变,增加语文教学的胆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雷同,影响并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教材内容被当成了圣经,语文课堂教学千篇一律,考试范围同质化。新课改体现了教材的灵活程度,新课改中的语文外在延展性与生活外在延展性相同,即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思考:“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延展性与创新性?……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展示“创新性”教学的才华和胆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要因势而导,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引导,多一点参与激励,多一点多元思维;“导”要有法可导,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在适当的时间、空间中引导;“导”还要因人而异,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导”只是教学手段,实现全面发展才是教学目的。

二、教学观转变,创造学生飞翔的天地

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才是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教学观,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将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准确把握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才能确保在教学行为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创造性。

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观念是转变教学观的前提。应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体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和学生人格健全与完善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的“多变性”,是创新的萌芽

课程教学不是公式,它具有多种形式的可变性。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同一课文的教学切入点,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如源头活水,新的活力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的思维。

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以往的教学内容观念,充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上要科学系统地解决教师“怎么讲”、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审视自己,考虑教授的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方法,注重考虑所学的内容应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学内容应着重体现课程改革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统一。

当然,教学观的转变还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转变课程认知、师生关系认知等,这些内容与教学观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教学互长”是教师与学生的互相进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相结合,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

四、课程观转变,实现教学与课程完美整合

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课程,它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能够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到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互动过程。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变“教”为“导”,“教”为“学”服务,“教”促进“学”,是从教法考虑的出发点。由此可知,教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的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主体和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扮演了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的角色。

五、结束语

“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评估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潜能的发展,要注重其潜能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科书为参考体现大课程观,而不是去教教科书,改“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新课改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