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2017-05-11朱艳
朱艳
何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就重视让学生预习,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预习仍停留在大致看一看的层面上,学生的预习能力整体不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呢?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边预习边批注
在平常的预习过程中,一听到教师要求预习,许多学生就如走马观花般把学习内容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预习要求了。其实不然,要想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预习”的习惯,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批注出来,这样预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笔者鼓励学生们一边预习即将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一边在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处批一批、画一画或者打上着重号。在教师的鼓勵下,学生一边看新知识,一边在诸如“长方体”“六个面”“12条棱”“8个角”以及“每个角都是90度”等关键地方画上了双横线。就这样,学生在圈画批注中不仅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将要掌握的知识点更加鲜明地展示了出来,以引起自己特别的关注。在数学预习方面,经常引导学生采取圈画批注的预习方法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集中起来,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小学生的数学预习方面也是这样,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预习边批注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学生眼中才会更加醒目,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边预习边思考
学生预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先学的过程,既然是先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需要与教师、同学交流探讨的地方。要想使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把预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或有效质疑提供条件。
如教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小学生来说,此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在教学之前,笔者先让学生预习,自己会做的先试着自己做,如果遇到难以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就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决。通过预习,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这些运算顺序基本上没有异议,可以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是,对于为什么算式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并不能真正理解。“学贵有疑”,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深入思考了。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笔者特意以学生常见的购物情境举例,让学生思考:“妈妈拿了100元钱,买一袋米花去45元,买一桶油花去56元,请问妈妈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这个形象的情境中,学生真正明白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含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不断起疑、解疑的过程。因此,在学生预习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边预习边思考,及时就自己预习过程中感到疑惑的问题与大家共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能力定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与发展。
三、边检查边评价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不强,在预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状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就要注重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在检查落实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增强预习的动力,在习惯成自然中获得预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如教学《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自主预习,并说明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获得对可能性这一数学知识的认识。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检查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情况,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有哪些收获。这样一来,一部分认真预习的学生会完整地描述自己是如何预习的,以及自己为了验证可能性的大小都做了哪些尝试;而那些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由于缺乏具体的实践作为基础,就会产生回答不上来的状况。这时教师就要对认真预习的同学予以肯定评价,并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同学采取激励性评价,以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预习之中去。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注重预习的检查落实以及积极评价,才能真正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直面自己在预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逐渐提升预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学会有效预习,并且注重把预习检查落实与评价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能力定会得到极大提升,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