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阶段成果展示的本真思考

2017-05-11章士兴王永锋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名人成果家乡

章士兴 王永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和性质决定了阶段性成果展示的本质是学生梳理、反思、交流、调整活动的过程。学生在与老师、同伴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活动感受的交流探讨,努力分析、探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现实问题为驱动,启发思考,将探究活动推向深入。它与总结性成果交流展示在主题类型、展示方式、成果范围等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面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活动时期,交流、展示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价值。我们认为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需要即时解决、随机展示、多方利用、因地制宜。

一、集中式成果交流,剖析主题,生成新主题

当某一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探究阶段展示交流,教师要提供让学生进行集中展示交流的机会,全面了解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梳理、分析、小结并延伸。为进一步的活动开展提出新的要求,提供探究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开展“家乡的名人”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小组在汇报中,纷纷呈现了自己的成果——名人的生活照片、名人的社交视频、名人事迹的报纸,一堂课内汇报的探究阶段性的成果让学生对家乡的名人有了整体的理解。在交流和分享中,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去认识家乡名人的成长励志过程,去了解家乡名人对家乡建设的贡献和影响,并确定活动下一阶段的主题为对“家乡的名人效应”进行研究。有一个探究小组在汇报过程中谈到发生在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在采访一位名企业家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采访的内容提纲,缺乏语言艺术而面临困境。这种身有感触的经历,发人深省,于是在班上引发了讨论,并生成“采访别人要做好怎样的准备”的子研究课题,深化了主题的同时又生成了新主题。又如,在《家乡的桥》展示活动中,“茅以升”小组不仅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家乡桥的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形状,分享小组的收获与困惑的感受,同时还展示了主题生成的过程:“我们研究小组在整个收集、了解家乡桥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个问题是:桥的历史和桥有没有立碑,有没有故事、传说等有关。我们提出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个新主题:家乡名桥的历史文化。”后来在全班的讨论中又确立一个主题:让大家都来保护家乡的古名桥。

二、专题讨论会,解决问题,强调真情体验

在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学生面临活动困难的时候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会,让学生带着困惑、问题参与团队的讨论分析,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问题,将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绿化自己的班级》活动中,有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带到学校的绿色植物因为双休日没有及时浇水干枯了,但是又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于是老师就组织全班举行了一个讨论会:我为同学想办法。在讨论会上,同学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想出了用“静脉输液”的方法为绿植安装了一个定时定量的输液装置,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这个同学对植物供水的研究热情高涨,也引发班级其他同学对养护植物的兴趣。许多学生通过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提出绿化植物的不同分类、不同的种植护理需要,实践活动进一步进行了拓展。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阶段中收获成果展示的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是来源于学生个体的真情实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果展示过程中是否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分享自己的收获?是否有自己的感悟和实践体验?例如,在“身边的三无食品”活动中,“我们在行动”活动小组展示了一组“珍贵”照片(学校旁边流动摊位的乱、脏现象)。“我们在行动”活动小组的汇报更是让大家感动。“我们在行动”活动小组汇报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学校旁边的一些流动摊位上经常会出售一些“三无”产品,为了对众多产品的种类、成分进行收集,我们带着照相机去暗访这些摊位老板。不料在拍照片时,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又是阻挠,又是谩骂。为了我们全校同学的健康,为了能让我们的同学正确认识劣质食品,我们绞尽脑汁,在多人“掩护”下,取得了一些真实的珍贵照片。学生的叙述把我们真实地带进了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他们的真实故事和内心深处所收获的东西,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成果展示吗?孩子们点点滴滴的真情流露,分享了自己的困难、喜悦、经验。这些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尊重。

三、拓展展示时空,分享思想,进行长时间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探究阶段成果展示不是主题活动的结束,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活动主题,新的思考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持续地探究,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教室后面的墙报、校园里的展示窗,都是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好地方。例如,在主题活动《生活与茶》中,我们在黑板报开辟两个栏目“问号”和“感叹号”,将学生的问题张贴在“问号”栏中,将学生自主回答的答案张贴在“感叹号”栏中。“贴”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问和答在互动中生成,学生的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积累。

“超越时空”的本质是利用学生对感兴趣的事,长时间思考一些过程性问题。好处在于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设想,有什么新的思考,有什么新的解决方法,可将其直接写在专栏里,其他同学可一起参与交流讨论并探究;还可以将学生每一個阶段性活动中的照片展示,将学生所写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随笔展示出来……墙壁在逐渐丰满的同时,学生也因为对实践成果进行长时间的自我展示、关注、积累,自身的体验逐渐丰富,开展总结性成果交流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了。

四、即时展示过程成果,引导反思,实现成果与评价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评价要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阶段活动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个体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反思。同时,在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我们要时刻把握学生的闪光点、小小的成功,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及时提供展示的机会。例如,让学生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给自己一个评价,给自己小组以及同伴一个评价。当然,教师要作出适当的指导和引领。我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采用“欣赏+想法”的简单评价的语式,如“赞赞(学生的小名),你很棒,你努力地克服自己不善于表达的缺点,自己做有创意的资料卡片,画得美,字也写得清晰。相信自己,你能行。”“‘巧虎小组,你们的出色表现,给我们班争得荣誉,你们的资料收集得很齐全。老师多次表扬你们收集资料时分工的合理性。我最佩服的是你们考虑事情特别周到。但,我也有些建议,你们汇报成果可以做得更好些,因为……”这样的“评价”和“成果展示”不再是简单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更是一种教育过程。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自我欣赏、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的过程。我们相信,这种探究阶段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与他人分享成果的乐趣。

阶段性成果展示是一个过程,它是个人与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分享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过程。这中间有小组同伴向老师、专家、其他小组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机会,也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好的经验被学习、好的方法被升华、好的思想在提炼。当我们的过程回归本真时,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有效地实施着。

猜你喜欢

名人成果家乡
验收成果
名人摔跤后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