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

2017-05-11陈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穴位注射小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

陈祥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小针刀治疗。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及麻木症状,改善腰腿部的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穴位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腰腿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问盘突出症是康复科、针灸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目前,该病多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保守治疗。笔者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针灸科就诊的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8岁,平均37.74岁;病程12d至11年,单纯腰痛12例,腰痛伴下肢麻痛者18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3~60岁,平均38.12岁;病程10d至10年,单纯腰痛14例,腰痛伴下肢麻痛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入选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②近期未接受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者;③能耐受试验治疗方法,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 ①伴有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者;②患有严重心、脑、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及孕产妇。

1.4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选取病变椎体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根据临床症状选取相应穴位注射,每次2穴,用l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一支(500ug),直刺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推入药液,250ug/穴,隔天注射1次,治疗4周为一疗程。针刀治疗:患者放松后取俯卧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变部位最敏感的压痛点作为手术部位,并用龙胆紫标记;手术部位常规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行局麻,用3号或4号HZ一次性无菌针刀在标记点垂直快速进刀入皮下;小针刀切入时按标准4步进针法,随后根据实际病情对棘上、棘间和横突间韧带、筋膜和肌肉予以轻巧灵活的松解、剥离;此外,对于有根性症状的患者应在避开坐骨神经,采用离心式方法横行剥离椎间孔外侧边缘。拔针后压迫刀口孔,无出血后覆以创可贴。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1.5观察指标

1.5.1疼痛改善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临床评定;0~3分:不影响休息的可以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疼痛影响休息,需给予一定的处理以缓解;7~10分:疼痛无法忍受,影响饮食及睡眠。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1.5.2疗效判定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法进行综合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恢复日常工作及生活;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接近45°≤直腿抬高试验≤70°,日常工作及生活基本恢复;有效:腰腿痛症状部分消失,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可担任轻体力工作,30°≤直腿抬高试验≤45;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直腿抬高试验30°以下。点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l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計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多发病,往往发病隐匿,起病急骤,病程迁延,且易反复,严重降低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目前,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传统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专门记叙本病治疗的“刺腰痛”。腰椎问盘突出症隶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症”、“腰腿痛”等范畴,根据古代诸医家对本病的概述,认为本病病位在腰脊,其本在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发病关键是发病关键是,跌仆闪挫或受寒湿滞邪为其诱因,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是疼痛出现的病机。中医药对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中医药辨证治疗、针刺、灸法、穴位注射、埋线、推拿等。

朱汉章教授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而创立的以针刀为主要治疗工具的闭合性微创疗法,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其镇痛机理是通过对于痛点切割松解,疏通剥离,从而促进病变局部的新陈代谢,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缓解组织缺氧,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组织胺的含量,改善疼痛症状。研究认为,针刀疗法主要是刺激经络或输穴上的软组织以调控经络系统的传输功能,进而产生生物信息,通过机体的信息电生理反馈系统、体液神经系统调整失常的代谢信息,恢复经络系统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中,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均显著改善,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4周的综合治疗后疼痛症状基本缓解、麻木减退、活动度改善,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表明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是,腰椎问盘突出症病程迁延,且易复发,后续仍应注意日常生活方式,避风寒,慎起居,劳逸集合,对于残留的麻木和肌力减退可适当进行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穴位注射小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