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普通高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创设
2017-05-11徐清
徐清
随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故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选修课程改革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时间浙江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选修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是过滥过碎,没有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二是没有站在学生、学校和现状考虑。所以这样的选修课程虽开发了但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课程是育人的关键。精品化的课程更有利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笔者应课程改革的号召,从2012选修课程改革开始,一直注重选修课程开发与打造,开发编写或者合作编写了适合学生和教师学习与发展的精品选修课程3门。这些课程的开发与打造都归功于一个理念。课程开设伊始,笔者试着将服装定制的概念引入选修课程,用“量身裁衣,度身定做”对选修课程进行开发与创设,所开发的3门选修课程门门成为省市级精品课程。
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如下总结:
一、量学生之身,度学生之趣
1、打造符合大多数学生发展要求的精品课程定制(普定课程)
此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与打造以大多数的普高学生发展为基点,结合大多数的学生需求和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使得课程具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适合大多数学生发展的共通性。把“学生特色”、“学校特色”和“乡土特色”相结合,使得课程更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在开发此类课程前笔者对我校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有80.7%的学生希望美术的选修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这80.7%的学生中又有学生希望美术的选修课堂上应该是少说多做的。笔者根据这些问卷调查的数据结合美术选修绘画模块中的版画这一章节,开发了余姚市精品课程《黑与白的世界—木刻版画》。这门选修课程的开发一来满足了普高学生希望美术课多动手多实践的愿景,二来拓展了普高美术涉及面。这样的课学生学着有兴趣,也乐于学。近几年来学生在版画选修课上创作了版画作品近3000余件。还参加了市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的美术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图1-2)。
2、量体裁衣,度身定做的精品课程(高级定制课程)
笔者将服装行业术语“高级定制”这一概念引入到精品课程的打造与开发中。这是一类为小众量身打造的精品课程。此类课程受众面小,专业性强,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技术性强,具有针对性,专业精的发展要求。如笔者开发的《核间上的舞蹈》,这门课程是在具有浓浓的余姚乡土特色的微雕这项技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在题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本土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这门选修课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选修的。因为是雕塑,所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又因为是微雕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雕刻能力。所以这门课程是对《黑与白的世界—木刻版画》一个延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针对性。也可以说这门课程是为了修习《黑与白的世界—木刻版画》的那些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正是因为这样的量体,裁出来的“衣服”才更有针对性。学生在版画课的基础上学习核雕,把乡土味引入到核雕中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核雕作品。如菩提子核雕作品《九色鹿》还获得了余姚市美术作品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这门课程由于针对性强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图3)。
二、量教师之才,度教师之深
1、将教师的个人才能运用到选修课程中去
精品选修课程的开发极大限度的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自己的才能开发开设选修课课程,由于兴趣爱好,教师乐于开发此类课程;又由于教师的爱好汇编成教材了,教师会根据自身特点把选修课程做得精品化。如笔者喜爱种植多肉植物,于是笔者跟本校化生老师合作开设了《形与型—多肉植物的培育与造型》这门选修课程。课程的开设既投了笔者的爱好,使得笔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培育多肉植物的心得体会编于选修课程中(图4);另外,也使笔者学习了一些学科外的知识。如多肉植物如何造型,如何防治病虫害和如何培育出漂亮的多肉植物等。更甚者,笔者还去学习了盆景的造型与设计。这样的选修课程开发,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随之也大大地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深度,使得这门选修课程不光美术内容还有生物的内容,在学好美术造型的同时也学好的生物与化学。这样的多元化的课程,学生愿意去学,也愿意去做;老师乐于去教,乐于去研究。
2、选修课程也激励着教师自身的成长
量体裁衣,度身定做,这样的选修课程不光适合学生的发展。“合体的衣服”也使教师本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笔者参与合作了三门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创设,有兴趣拓展类的、有专业技能类的,更有综合实践类的。三门选修课程不但受到了学生和同行们的好评,更被评为了精品选修课程。笔者自己也因此评上了余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三、量学校之特色,度学校之发展
学校精品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支撑的一个整体。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承载着学校的教育愿景,体现着我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更需要去“量身定做”,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学校的特色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量准了这个身材才能做出得体的衣服。如我校的育人方针是培养“三品”(品行端正、品质优良、品位高雅)的学生。那美术选修课程的开发就从这个就从这个“三品”中的品味高雅入手,针对高雅这一词去开发课程。三门课程的开设都蕴含着“雅”。如《黑与白的世界—木刻版画》中所包含的是对黑白纹样设计与欣赏的“雅”;《核间上舞蹈》所蕴含的是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雅”;《形与型—多肉植物的养殖和造型》里又对传统盆景的造型中有“雅”的阐述。
精品選修课程的建设为学校发展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于《形与型—多肉植物的养殖和造型》,学校和许多企业签订了协议。学生种植和设计的多肉盆景可以放到多肉大棚去出售,花盆生产企业为我校学生种植多肉植物免费提供花盆等(图5-7)。
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创设的实践,笔者认为由学校统一配置的选修课程并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模式,只有量身定做的课程才能适合学生和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才能成为精品的选修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将在这条精品课程开发与创设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力求创设出更多适合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