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5-11尹秀秀陈红艳肖秀茹刘晓峰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急救高校现状

尹秀秀+陈红艳+肖秀茹+刘晓峰

[摘要] 目的 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118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98.0%的学生知道至少一种本市急救电话,但仅11.4%的学生知道我校急诊科电话。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5.1%的学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办;52.6%的学生会呼叫120或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心肺复苏自我测评中,65.8%的学生回答了解,但在专业测评中,仅8.9%的学生回答正确,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视频、新闻报道,书籍,他人告知,讲座,其他,分别占45.3%、19.0%、17.8%、12.0%、5.9%。调查人群中,93.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92.4%的学生愿意参加急救培训,但仅13.2%的学生参加过急救培训。 结论 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较少,急救培训意愿强,应尽快大力开展急救培训。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急救;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055-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knowledge in college students

YIN Xiuxiu CHEN Hongyan XIAO Xiuru LIU Xiaofe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our school” for short). Methods 1185 stud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SPSS 18.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At least one of the city's emergency phones was known by 98.0% of students, but the telephone number of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known by only 11.4% of them. As a witness of the emergency scene, 5.1% of the students were nervous and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52.6% of the students called 120 or 999, but did not dare to rescue the patients or did not know how to rescue. In the self-evalu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65.8% of the students chose “understanding”, but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nly 8.9% of them answered correct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First aid knowledge was acquir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 videos and news reports (45.3%), books (19.0%), told by others (17.8%), lectures (12.0%) and others (5.9%).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tudents, 93.9% of them believ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master first aid knowledge, 92.4% of them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 but only 13.2% of them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 Conclusion Our school students master little first aid knowledge, but have a strong will to first aid training. The results prompt that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emergency trai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First aid; Current situation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强调“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1]。本次事件遇难者中包括9名在校大学生,主要死因是窒息及心脏骤停。近期发生的几起大学生猝死事件更加凸显了大学生急救及自救技能缺乏。在猝死事件现场,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错失了心肺复苏黄金时间[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救及急救能力,迫在眉睫[3-4]。为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能力(主要涉及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急救培训,特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1.2 调查方法

本文笔者共同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选择12名校医院医护人员为本次问卷调查者,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12名医生护士分成6组,于2016年3月7日(周一)11∶30~12∶30在我校3个学生食堂共6个出口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

问卷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及技能、急救培训意愿、心肺复苏等方面,共16个问题,具体包括本市急救电话、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时的急救反应、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既往是否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参加急救培训的意愿、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心肺复苏的自我评价、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自我分析以及按照2015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具体心肺复苏要求设计的8个专业问题。

1.3 问卷结果汇总及数据录入

本文笔者共同进行了问卷结果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15份,包括空白问卷、乱填问卷、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问卷。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为98.8%。双人核对进行有效问卷数据录入,录入结束后按照20%比例进行数据抽查,抽查正确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185名调查对象中,男558人,女627人;年龄17~47岁,中位年龄22岁;本科生678人(57.2%),研究生含博士489人(41.3%),其他学历18人(1.5%)。

2.2 急救知识及技能

2.2.1 本市急救电话 120及999均为本市急救电话,72人(6.1%)回答正确,1089人(91.9%)仅知道其中一种急救电话,24人(2.0%)回答错误。

2.2.2 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 我校校医院实行24 h值班制度,但本次问卷调查中仅135人(11.4%)知道急诊科电话,1050人(88.6%)不知道。

2.2.3 急救反应 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61人(5.1%)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办;623人(52.6%)选择呼叫120或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501人(42.3%)选择呼叫120,在等候救护车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2.2.4 心肺复苏自我测评 780人(65.8%)回答了解,405人(34.2%)回答不了解。

2.2.5 心肺复苏专业测评 题目正确率较低,8个题目之间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7,P > 0.05);但与学生心肺复苏自我测评比较,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83,P < 0.05)(专业测评回答正确人数选取最高值105人,正确率8.9%)。见表1。

表1 心肺复苏专业测评结果

2.2.6 知识获取途径 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视频、新闻报道701人次(45.3%),书籍290人次(19.0%),他人告知275人次(17.8%),讲座186人次(12.0%),其他92人次(5.9%)。

2.2.7 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1113人(93.9%)认为很有必要,72人(6.1%)认为无所谓。

2.2.8 參加急救培训意愿 1095人(92.4%)愿意参加急救培训,69人(5.8%)无所谓,21人(1.8%)没兴趣。

2.2.9 既往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 156人(13.2%)参加过至少一种急救培训,而1029人(86.8%)从未参加任何形式急救培训。

2.2.10 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 588人次(49.6%)认为没有实际练习,555人次(46.8%)认为没有专业人员讲解,135人次(11.4%)认为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及培训,66人次(5.6%)认为其他原因导致。

3 讨论

3.1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少,但急救培训意愿强。我校在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中反复强调了校医院急诊科电话,学生手册应急电话目录也备有校医院急诊科电话,但仍有88.6%的学生不知道急诊电话,甚至有2.0%的学生不知道本市急救电话,这与吴国华等[5]报道结果相似。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大部分学生不敢也不会进行现场急救,并且不具备正确心肺复苏的能力。类似问卷调查表明[6],尽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缺乏,但是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本次调查也有同样结果,93.9%的学生渴望通过各种学习掌握急救知识,92.4%的学生希望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这与刘丹等[7]的调查结果相似。但调查同时显示,实际仅有13.2%的学生参加过培训,实际培训比例相当低,这可能是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急救知识也在及时更新中。《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较2010版指南在心肺复苏方面做了部分更改[8-10],例如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体征评估倾向于判断意识后同时评估脉搏及呼吸;生存链分为院内急救体系及院外急救体系,院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院内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强调尽早电除颤;成人按压深度变更为5~6 cm;按压速率规定为100~120次/min;要求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充分离开患者胸壁;强调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提供胸外按压及通气以及纳洛酮给予、加压素被“除名”、及早冠脉造影、及早冠脉介入治疗等更改。部分同学仅参加了一次急救知识学习,没有进行后期的急救知识巩固及更新,也是本次调查心肺复苏专业测评较差的原因之一。没有专业的培训,只是通过视频、他人告知等非专业途径获取急救知识,可能是大学生急救知识自我评价与专业测评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3.2 对策及建议

要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匮乏的现状,提高高校安全事故处理水平,需要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急救体系。全面统筹高校与社会医疗体系力量,充分发挥校医院的职能,调动志愿者团体与大学生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急救事业发展。

3.2.1 学校重视急救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大学安全是大学办学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地,除了教书育人,保障大学生校园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创建平安校园,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必须加强高校急诊急救工作[11]。

张海涛等[12]指出,建立和获得有效的信息交流在急诊急救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数据库。我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在学生出现安全意外时,能及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入学体检发现存在潜在疾病风险或曾经患过某些疾病的学生,必须在校医院门诊进一步就诊,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既往或现患特殊疾病的学生,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如心律失常、心肌炎、高血压、哮喘、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要进行定期随访及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学校应加强急诊急救专项经费投入[13],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高校急救小组,完善急诊急救应急预案,校医院配备急救专业人员,配备急救仪器或设备[14],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及实际操作培训[15],切实提高实际急救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建设,参照学校师生数、校园面积及布局,合理规划并配置急救车、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加强与周边上级医院合作,建立良好转诊平台[16]。我校急诊急救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校医院、学生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各学院等部门,应急情况下做到即刻响应[17]。与周边的三级医院建立了快捷转诊平台,简化了转诊流程,校园急诊急救体系基本建成。

在教务处的支持下,我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常见疾病及急诊急救。由校医院医务人员授课,并请专业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授课,课后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及专业测评[18]。

3.2.2 校医院多途径、多方式宣传急救知识,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第一途径。因此,要加强在学校网站、广播台、手机APP、校园公众号等的急救知识宣传。书籍、他人告知、讲座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新生手册及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急救知识的讲解,在校园发放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竞赛。在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学生聚集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应急处置流程及急救电话号码等提示信息,多形式加强我校急救宣传力度[19]。

我校为非医学院校,目前尚无法做到对同期每名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必须分批分次进行培训。以院系、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首先挑选出辅导员[20]、学生年级长、班干部、宿舍长等进行先期培训,确保急救员可以及时出现在现场实施急救,之后再通过学生互相培训等途径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争取达到较高的心肺复苏知晓率。

3.2.3 充分发挥校红十字会等团体的优势,加大急救宣传和培训力度 我校红十字会直接隶属于校医院,这种直接隶属关系在校园急救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医院组织红十字会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急救讲座;开辟红十字會知识宣传专栏,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健康知识宣传;定期播放急救宣传内容。

注重急救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工作。我校聘请北京市红十字会专业人员为红十字会学生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培训,至少让每一名红十字会员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下一步拟在各学院、各班级进行分批教学,确保每名学生至少能参加一次急救培训。

加强我校红十字会与其他兄弟院校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联系,参加兄弟院校的急救培训及活动,充分利用急救资源,开展大学生急救培训。

3.2.4 大学生认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 上海教育网公布的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市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共计63.36万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7起。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1人受伤。从事故发生时间来看,39起发生在学习时段,6起发生在双休日。从事故发生地点来看,57起安全事故中,29起发生在校内。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学习时间。大学生作为最可能的现场目击者,如果能及时正确施救,可以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2]。正确的施救方法至关重要,如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急救宣传,让大学生明白掌握正确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 结语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国卫应急发[2016]46号),将应急医学知识普及列为“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之一:“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各省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地市为单位覆盖达70%以上”。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统计信息:2015年全国大学生有4018.1万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提高全民综合医疗素质的重任。在大学生中深入推广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将会对落实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目标有极大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自救及校园急救能力,毕业后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还将起到正确的“传帮带”作用,进而提高全民急救技能。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解放日报,2015-01-31(01).

[2] 王小刚,高丁.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3] 曹帅召.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 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 吴国华,何琨,张文强,等.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8(4):572-574.

[6] 胡汝均,江智霞,周静,等.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50-152.

[7] 刘丹,袁岳沙,张翼飞,等.综合性高校非医学专业新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6):70-72.

[8] Neumar RW,Shuster M,Callaway CW,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 Circulation,2015,132(18):315-367.

[9] Hazinski MF,Nolan JP,Aicken R,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J]. Circulation,2015,132(16):2-39.

[10] 陈永强.《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53-256.

[11] 刘春梅,田莉,杨涛,等.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630-631.

[12] 张海涛,吕传柱.2013年院前急救医学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3(9):959-964.

[13] 张敏,田莉,邓玲玲,等.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 11(5):55-58.

[14] 陈玲玲,李英奇.中国高校校医院急诊科室设置及急救设备配置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90-91.

[15] 张娅.高校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保健醫学研究与实践,2011,8(4):95-96.

[16] 刘文澜,包娜莉.高校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3,27(2):155-157.

[17] 中国高教学会高校保健医学分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现场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建议[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4):95-96.

[18] 邹晓平,秦红.高校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方法介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27-728.

[19] 张进军,郭天伟,廉慧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 23(9):964-967.

[20] 霍雅琪.构建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大学生急救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13(9):145-147.

(收稿日期:2016-11-10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急救高校现状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