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2017-05-11卢春雨
卢春雨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比较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情况以及尿酮阳性率。 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但观察组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酮阳性检出率为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硬膜外麻醉,不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影响较小,还可降低尿酮阳性率,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糖尿病;手术;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040-02
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由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其手术风险相对非糖尿病明显更高,容易导致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如何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而关于这两种麻醉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的探讨[2]。该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其手术麻醉方式分别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以比较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均具有糖尿病史,其空腹血糖达到7.0 mmol/L,餐后2 h血糖达到11.1 mmol/L[3]。此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其同意,且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50~85(67.84±14.51)岁,糖尿病病程为2~16(9.13±4.59)年,包括23例胆结石患者、12例子宫肌瘤患者、15例阑尾炎患者;观察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为51~85(68.06±13.42)岁,糖尿病病程为2~17(9.75±4.64)年,包括22例胆结石患者、13例子宫肌瘤患者、15例阑尾炎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使患者的血压、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确保患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尿酮呈阴性,禁饮。麻醉前45 min,于患者肘部建立静脉通路,将乳酸钠林格溶液注入,再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0.04 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1.5 mg/kg琥珀胆碱,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1.5 L/min的速度给予患者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气体、浓度为1%~2%的异氟醚吸入,并间断静脉注入维库溴铵、芬太尼;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采用穿刺针于患者T9~10至L3~4椎间隙进行穿刺,将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和浓度为0.33%的丁卡因注入,达到阻滞范围(T4~L5)即可,再给予1 mg/kg哌替啶、0.05 mg/kg氟哌利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情况,并于术后24 h对患者的尿酮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但观察组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
术后对患者的尿酮进行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尿酮呈阳性,其尿酮阳性检出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尿酮呈阳性,其尿酮阳性检出率为18%,观察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外科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达到去除病变、修复损伤的效果。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故在手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胰岛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在麻醉后或手术后容易出现血糖增高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由于受到外界刺激,往往会生成儿茶酚胺,释放大量的皮质醇及胰高糖素,导致糖原分解能力逐渐增强,葡萄糖的吸收受到影响,血液中的糖含量异常增高,表现为血糖增高,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是临床治疗伴有糖尿病的手术患者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血糖增高,与手术麻醉密切相关,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5]。临床上的常见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大腦皮层投射系统无法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导致患者的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进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兴奋性增强,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较为不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被迫中断[6]。硬膜外麻醉主要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到椎体中,可使麻醉药物的药效直达中枢神经,对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的传导进行有效阻断,从而减少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的分泌,使患者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血糖代谢维持正常状态,从而减轻手术操作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7]。
该次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平稳状态,减小血糖增高幅度,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尿酮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这说明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更佳。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硬膜外麻醉,不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影响较小,还可降低尿酮阳性率,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10-111.
[2] 桂俊杰,郑守权,南美红,等.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1):36-37.
[3] 王颖.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7):164.
[4] 郭东升.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水平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50-51.
[5] 荣学武.麻醉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5):113.
[6] 玛杰初.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189-190.
[7] 辛燕,朴雪.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5):52-53.
(收稿日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