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知与重构
——南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研究

2017-05-11王煜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声景玄武湖听者

王煜华

听知与重构
——南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研究

王煜华1,2

(1.南京财经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南京 210023;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声景”是近年来建筑和景观设计教学领域的前沿课题。文章借助“声景”的概念对南京特定区域的城市景观进行了基于历史

和文化背景下的解构与重组,重新阐释了概念中的南京城市新景观。

声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南京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处于此种人与场所的互动关系条件下,借助于对场所的认识与体会,进而使人得到了在精神方面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也因为人的存在使得场所更有意义。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各项城市功能系统的运作,使得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处于各种声音叠加而产生的噪音中,进而使置身于场所中的人遭受大量的噪音污染。

关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声景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在现阶段仍然较少,并且,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许多方面的因素独孤立起来。在1929年,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标志性地将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提出来,从而作为一种阐述以听者为核心的声环境。关于“声景”这一词汇,实际上是由“景观”(landscape)一词衍生而来,在对其进行研究过程中,除了涵盖人类愿意听到的声音以外,还包含了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声环境在该领域下并非将其单纯视为一个能够进行测量的物理量,而通常情况下是将其看成是由一系列包含着各不相同信息的声元素所组成,具备了可感知内容的元素。

关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的构成,主要具备了三个要素,其一是声音,其二是听者,其三是空间环境,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这三者的突出特点,并论述其相互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为声景研究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一、声景的三大要素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

声音的存在,通常情况下都需要依附于主体的存在,同时,关于客观存在的声音事件,往往被当成是人的听觉感知活动组成与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将人作为主体就是声景研究的核心,基于此为中心,进而全面涉及声音对于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具体影响与作用。

(一)人与环境

对于传统的景观设计而言,通常要求人们借助于视觉的感知进而展开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全局性的审美体验,一般都不会将听觉或触觉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考虑在内。因此,其最后表现出是一个没有声音的画面。但是,人们在观察周边环境的同时,除了眼睛在观看,同时耳朵也在聆听。对于环境,社会领域中的人们往往更注重五官感知的审美体验,其一般是由视觉感知、听觉感知以及其他感知形式共同组成的。所以,soundscape就是在传统人对环境的审美中,强调如何用听觉去感知我们所处的环境。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法国馆。馆内有一部分是将法国人的生活场景通过摄影方式记录下来,在参观者通道的一侧以近乎真实比例的情景进行播放,参观者一边沿着通道行走,一边看着真实的场景,听着真实的声音,仿佛就置身于法国的街道,感受着原汁原味的法兰西风情。设想如果这里只有仰看视角的埃菲尔铁塔,优雅的女士背着LV包过马路,几位老者悠闲地看报喝咖啡等无声画面的播放,都不会令人有如此强烈的浸入感、真实感。

图1 德国馆及其内部空间

(二)人与声音

不同的人听到声音也有所不同。对于人来说,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通常情况下,人在环境当中进行声音的接收,同时也在环境当中将声音创造出来。人对于声音的接受程度,通常还应考虑到人的社会背景及其所处环境的即时状态。对于听者而言,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具体涵盖了年龄、文化背景、居住场所等多种因素,甚至还涵盖了听者生活及工作当中的所经历的听觉实践。与此同时,处于生活及工作状态下受到噪声影响较为强烈的人群,其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下,对于声环境也表现得尤为敏感。针对于听者的即时状态以及使用空间的目的来说,其通常也会影响到听者对于声景的评价。经过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共的公园中休闲娱乐的听者,其比路过公园的行人有更高的声景满意度;在公园内长期滞留的听者,比短期滞留的听者有更高的声景满意度;经常来公园的听者,要比偶尔来公园的听者有更高的声景满意度。

(三)声音与环境

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人的声舒适度通常还会受到另类物理因素的约束,比如,室外空间的形状、材料甚至还包括了照明情况等,都会影响声音的反射及混响,从而影响声舒适度。因此,“声景”还具体研究了人与声音的关系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人以审美为目的的同时,受到在场环境的影响。例如:音乐厅里的笛声演奏,在CD播放机里的笛声演奏,或是在湖岸边从远处飘来的一曲笛声演奏,这些不同环境下的感受显然不同。所以,营造一个“声景”的氛围,让人们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样感受到听觉和视觉上的奇妙盛宴。

例如:2010年世博会德国馆在很多展示空间,运用了“声景”的处理(图1)。楼梯空间采用的大海景象与大海清新声音的配合,令参观者顿时仿佛进入海底世界一般;花园城市部分录取了当地花园的原声,虽然只是搭配并不出彩的图片,却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图书角中可以讲述图书内容的图书模型也令人耳目一新。虽然景观的视觉效果并无过人之处,但却在声音方面惊艳,给人以出其不意的设计感。这也正是声景观设计的精妙所在,不同类型的声景观营造完全可以应用于日常景观的营造中,令平淡无奇的展示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德国馆在设计中更奇妙的是,它并没有采用任何已有的声音元素,而是希望通过公众的参与,利用公众瞬时产生的声音,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支持,表达出团结就会产生奇迹的理念。

二、以南京城为例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南京火车站位于南京北部,紧邻玄武湖,是中国惟一临湖依山的火车站。2005年改建之后,采用立体式的全方位交通,站前广场直接连接玄武湖,游客可零距离接触欣赏玄武湖的优美景色,成为集疏散、休闲和过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亲水广场,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的东北部,紧邻紫金山,是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国家5A级景区。玄武湖占地约502公顷,水域面积约378公顷,湖内有五个小洲,景区内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有阅兵台、湖神庙、铜钩井和武庙闸等等,一直是历代文人骚客畅游怀古之地。

鸡鸣寺,也叫古鸡鸣寺。在南京城中属于标志性建筑,与玄武湖紧邻相接。关于这座寺建成的时期,最早是在西晋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人们赋予其“南朝第一寺”的美称,并且,鸡鸣寺在南朝时期被当成是我国最大的佛教中心。

基于鸡鸣寺、玄武湖公园和火车站在南京城区的重要历史地位,本次调研以这三个代表性的地方为重点向四周环境扩散。

(一)环境要素分析

对本区域进行了功能分区,对整个城市空间分类有了大体的了解。在这三个重点区域,我们对其城市的叠加历史、密度、市民的生活特性、当地的特征等等进行了录像资料采集。如:由于宗教的性质而形成的此起彼伏且间距密集的鸡鸣寺建筑群,体会具有时空感的古代建筑空间;玄武湖公园覆盖面积之大使中心小岛空间在城市中独立出来,静逸祥和的氛围与边界喧闹的街区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火车站建筑物中间低两端高的设计为了将视线引向入口处,而立交桥的交织穿插使空间呈现不同的形态。

通过对这些风格各异的城市空间的实地调查,使我们对于城市环境中所包含的建筑、物体以及空间有了更为清晰而深刻地了解,并且也认识到了在这之中人、环境、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人要素分析

无论在任何场所,听觉都被当成是人体极其重要的一个知觉器官,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视觉活动的进行。但是,人类作为听觉和视觉的重要负担者,无可避免地需要与环境产生多样化的关系。

经过调研,鸡鸣寺内主要是敬香拜佛的人、远道而来的游客和管理人员为主。由于是静逸宗教性建筑群,人流量不大。玄武湖公园内则主要以市民生活休闲为主,人流量主要根据节假日的时间段划分。火车站的人群相对前两个地区来说,人流量比较大,人群性质也过于复杂。停车和上车的秩序使火车站的人群流动变化快。

表1 三块重点区域声源列表

(三)声景学分析

1. 实地调研

对于各不相同的建筑反射声来说,其往往可以向人们传达与形式和材料有一定关联性的具有差异性的印象,进而推动不同体验的出现。通常情况下,除了可以“聆听建筑”以外,还可以“聆听环境”。无论是喧闹繁杂的人声亦或是鸟语昆虫的叫声,其往往都可以将环境的差异化性质有条理性地表达出来;从喧嚣热闹的街道步入到幽深僻静的小巷子中,声音的显著变化往往使人们印象深刻。

根据实地调查,该地区可以具体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声音,第一种就是自然声;第二种就是生活声;第三种就是人工声,具体见表1。

2. 城市意象

我们对于一个环境的初步认识即为认知地图。在心理学家看来,由于人具备了可以在记忆当中对空间环境的形象进行重现的重要能力,因而人类就可以对环境加以识别与理解。

选择晴朗的天气调查是有原因的。首先,气候特点影响景物变化。春季玄武湖公园特有的鸟叫声由于雨天的关系而削弱,而雨声随之成为了最重要的声源。其次,林木风声可以对其他环境的声音起到较好的掩蔽作用,使周围的交通声减弱。

对于周遭环境来说,鸡鸣寺静逸优雅,香雾缭绕,超凡脱俗的环境让鸡鸣寺在这喧闹的城市中异常珍贵。玄武湖公园碧波荡漾的湖面、翠草丛生的小岛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仿佛这里就是人们所向往的桃花源。火车站过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是一个拥有一系列较高水平面的行人聚焦地,并通过行人道路与大量的较小空间相连接组成。

3. 声与环境

从鸡鸣寺到玄武湖公园,再到火车站,这三个地区明显有着声音的分区变化。自下而上的显示为“中—低—高”的变化趋势。但是,此种变化趋势完全符合了环境要素的分区重要特征。根据三个地块的功能属性,能够了解到:首先,自然声被当成是积极环境声;其次音乐声、广播声当成是中性环境声;最后,交通声当成是消极环境声。

三、结论与展望

我们跨越了城市空间的不确定性,绕过城市的时空发展,直接经过对城市空间与声音的结合分析,重新审视了城市空间景观的设计要素。摒弃了以往陈旧的城市空间分析,从人性化的维度出发,去考虑这座历史悠久的南京城所具备的情感。我们经过实地调查,短时间内获得了非常深入的信息,并在情感上得到了具有重要作用的感觉印象。无论是闻、触、听、看这些都具有捕捉信息的能力,且与我们情感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对应城市空间的属性,我们将声音情感提炼到空间中,利用体现关系得到了自己所感知的南京城。■

[1] Granoe, G. Reine geographie[J].Acta Geographica 2, 1~202,1929.

[2] 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 康健,杨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J].世界建筑,2002(6).

[4] 刘滨谊,陈丹.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2009(01).

Auditory Percep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he Design of Soundscape in Urban Open Public Scapes in Nanjing

WANG Yu-hua1,2
(1.Art & Design College ,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23,China; 2.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Soundscape” is the frontier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by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soundscape” of nanjing urban landscape in a particular are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ound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organization.Redefine the concept of nanjing city landscape.

soundscape; urban open public spaces; Nanjing

www.artdesign.org.cn

J61

A

1008-2832(2017)04-0066-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声景玄武湖听者
我陪奶奶去公园
细雨红荷玄武湖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南京玄武湖的前世今生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