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冠果油不同提取方法间的差异

2017-05-11王丽丽于景华王力华原树生李金焕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芥酸种仁酸值

王丽丽,于景华*,王力华,原树生,李金焕

(1.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中国科学院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文冠果油不同提取方法间的差异

王丽丽1,2,于景华1,2*,王力华2,原树生1,2,李金焕1,2

(1.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中国科学院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以文冠果种仁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种仁油,研究不同提取方法间种仁油提取率、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间存在一定差异,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6.28%;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均较好。GC-MS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种类最多,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芥酸的含量最少。

文冠果; 种仁油; 不同提取方法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aliaBunge)又名文官果、僧灯毛道等,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1]。分布于28°34′~47°20′N,73°20′~120°25′E,遍及我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2-3]。文冠果种仁的含油量一般为50%~70%,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5~93%,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等人体所需的脂肪酸,具有促进胆固醇降解、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高级食用油[4]。因此,合理利用和开发文冠果资源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提取文冠果油的方法较多。本试验选取辽宁朝阳地区的文冠果种子作为原料,选择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之间的差异,为文冠果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仪器与试剂

所用试材选自辽宁朝阳地区,挑选颗粒饱满、完整无虫害的文冠果种子进行人工破壳,将种皮与种仁分离,种仁置于60 ℃下烘干24 h,然后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种仁粉过0.5 mm标准筛,置于4 ℃冰箱中备用。

摇摆式中药粉碎机(温岭市奥力中药机械有限公司);标准筛(浙江上虞市华丰五金仪器有限公司);精密电子天平(赛多利斯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A121-50-01超临界萃取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机(济南巴克超声波科技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race GC Ultura/TSQ Quantum XLS GC-MS联用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

CO2纯度99.99%;高纯氦气,>99.995%;试验中气-质联用所用化学试剂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文冠果油的提取

文冠果种仁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冷榨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水酶法[5-11]等。试验以辽宁朝阳地区的文冠果种子作为原料,选择其中3种提油方法提取文冠果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文冠果油品质的差异。

索氏提取法。称取过筛后并烘干的文冠果种仁粉5 g左右置于滤纸筒中,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置于抽提筒内,同时向抽提筒中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 ℃),使其液面高度达到虹吸管高度以上,待抽提筒中石油醚流净后,再注入石油醚使液面到虹吸管高度的2/3处。用一小块脱脂棉轻轻塞住冷凝管上口,打开连接冷凝管的进水管,开始加热抽提。控制加热温度,使石油醚每小时回流7次以上,抽提10 h。抽提完成后,用长柄镊子取出滤纸筒,再使石油醚回流2次,取下冷凝管和抽提筒,将抽提瓶中的溶液进行旋转蒸发除掉其中残余的石油醚,完成后将抽提瓶烘至恒重,抽提瓶增加的质量即为文冠果油的质量。计算公式:

X/%=m/M×100。

式中,X为文冠果萃取率(以质量分数计,%);m为文冠果油质量(g);M为文冠果种仁粉质量(g)。

超声辅助提取法。称取过0.5 mm标准筛且烘干的文冠果种仁粉约20 g置于三角瓶中,按照料液比1:5(g·mL-1)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 ℃),盖好瓶塞,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设定提取功率170 W、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90 min。提取完成后将混合物过滤分离,将滤液进行减压回收,完成后将油脂干燥并进行称重计算文冠果油萃取率。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称取过0.5 mm标准筛并且烘至含水量小于5%的文冠果种仁粉约350 g置于装料筒中,将装料筒放入萃取釜中,设定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为45 ℃,在此条件下萃取150 min,萃取完毕后在分离釜中收集文冠果油,计算文冠果油萃取率。

1.2.2 文冠果油基本性质的测定

酸值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5530—2005;碘值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5532—2008;皂化值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5534—2008;过氧化值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5538—2012。

1.2.3 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检测

甲酯化方法。称取100 mg左右文冠果油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2 mL石油醚(沸程30~60 ℃)与苯(V∶V为1∶1)混合液,振摇使油脂溶解,加入2 mL 0.4 mol·L-1的KOH-甲醇溶液,混匀后静置10 min,再加入12 mL水,振摇静置取上层清液进行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气相色谱条件:DB-5MS型(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色谱柱;载气为氦气,柱前压为100 kPa,分流比12∶1;进样口温度250 ℃,汽化温度30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40 ℃,保持3 min,以4 ℃·min-1升至190 ℃,保持1 min,以3 ℃·min-1升至230 ℃,保持1 min,再以10 ℃·min-1升至240 ℃,保持10 min;进样量1 μL。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50 ℃,接口温度280 ℃,溶剂延迟4 min,扫描范围(m/z)40~5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率

为了比较文冠果油不同提取方法上的差异,试验先以文冠果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按照1.2.1的试验方法提取文冠果油,提取完成后计算文冠果油的提取率。

选取的3种提取方法对文冠果种仁油都具有较高的提取率,但不同方法其提取率不同。试验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文冠果油的提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超声辅助法、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其中超声辅助法和索氏提取法文冠果油的提取率都相对较高,均达到50%以上;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相对较低,仅为47.94%。由此看来,在所选的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法是较为理想的提油方法,并且在提取文冠果油的过程中,超声辅助法的提取时间最短,其提取时间为90 min,小于超临界CO2萃取用的150 min,更小于索氏提取的用时10 h。操作过程中,超声辅助法操作相对于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更为简单方便易操作。由此看来,超声辅助法是较为理想的提取文冠果油的方法。

2.2 基本性质

油脂的理化性质直接反应油品的质量。按照1.2.2中的试验方法对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进行其基本性质即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和皂化值的测定。油脂皂化值指示油脂中混合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脂肪酸平均分子质量越大皂化值越小,相反则皂化值越大[12]。碘价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油脂的不饱和度,可根据油脂的碘价来判定油脂的干性程度。碘价>130的属于干性油,碘价<100的属不干性油,碘价在100~130的为半干性油。有研究表明,文冠果油为半干性油[13]。酸值用来表示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过氧化值反应的是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14],酸值和过氧化值2个指标的含量越低,说明油的品质越好。

不同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其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和皂化值也有不同之处。表1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皂化值都较大,说明组成文冠果油的脂肪酸平均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提取的文冠果油的碘价均在100~130,每100 g平均为113 g。同时,文冠果油的碘价相对较高,说明文冠果油的不饱和程度相对较高,这与文冠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的事实相符,所以文冠果油作为高级食用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分解。提取的文冠果油中酸值最低的为超声辅助法提取的文冠果油,过氧化值最低的是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种仁油,但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酸值平均为0.38 mg·g-1,过氧化值平均为0.22 mmol·kg-1,说明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都较好。

表1 不同方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基本性质

2.3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采用GC-MS检测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表2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不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油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15种;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油中脂肪酸种类最少,仅为8种;超声辅助法提取的油中脂肪酸种类居于两者之间,为12种。

表2 不同方法提取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中均是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均在40%以上。其中,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为48.14%;其次为索氏提取法的亚油酸的含量,为47.83%;超声辅助法提取的亚油酸的含量最少,为42.98%。

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中油酸的含量均处于第2位,但油酸含量情况却与亚油酸相反。超声辅助法提取的油酸含量最高,而超临界CO2萃取的油酸含量最少。

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脂肪酸,油中含量越少越好,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中均检测出芥酸,且芥酸含量都达到6%以上。但由结果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芥酸的含量最少,而超声辅助法提取的油中芥酸的含量最多。

综上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脂肪酸的种类最多,提取油中亚油酸的含量较其他2种方法的含量高,芥酸的含量较其他2种方法的含量低。所以上述3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最好。

3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文冠果油的提取率最高;参照国家标准分析比较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文冠果油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但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都较好;用GC-MS检测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油脂肪酸种类最多,亚油酸的含量较其他2种方法的含量高,且芥酸的含量较其他2种方法的少,所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最好。

[1] 邓红, 马玉娟, 曹立强, 等. 7个不同栽培产地文冠果种仁品质特性差异[J]. 农产品加工·学刊 (下), 2013 (3): 4-12.

[2] 徐东翔, 于华忠, 乌志颜. 文冠果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 孙萍, 南定, 金廷文, 等. 简述文冠果的生物特征、经济价值及发展前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 (23): 51-54.

[4] ZHANG S, ZU Y G, FU Y J, et al.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seed oil from yellow horn (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7): 2537-2544.

[5] 邓红, 何玲, 孙俊. 文冠果油的冷榨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6): 1027-1031.

[6] 付玉杰, 张乃静, 王黎丽, 等. 超声提取文冠果种仁油及GC-MS成分分析[J]. 植物研究, 2007, 27(5): 622-625.

[7] ZU Y, ZHANG S, FU Y, et al. Rapid microwave-assisted transesterifi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rom the oil of yellow horn (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9, 229(1): 43-49.

[8]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等. 文冠果籽油的索式萃取及其组成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9): 16501-16504.

[9] 麻起, 谷克仁, 杜雪丽. 文冠果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3, 21(4): 36-40.

[10] 李冰, 朱刚, 郝琴, 等. 亚临界萃取法提取文冠果籽油工艺研究[J]. 粮油加工 (电子版), 2014 (11): 45-48.

[11] 邓红, 曹立强, 付凤奇, 等. 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工艺的优化[J]. 中国油脂, 2011, 36(1): 38-40.

[12] 山瑛. 浅谈植物油中皂化值的测定[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3): 767.

[13] 王力华. 文冠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06 (10): 41-43.

[14] 肖涵, 申亮, 杨婉秋, 等. 滇产植物油理化指标测定[J]. 辽宁化工, 2014(4): 508-511.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6-12-11

中国科学院专项研发与联合攻关服务项目(KFJ-SW-STS-147)

王丽丽(198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E-mail:shengwukexue2009@126.com。

于景华(1972—),男,研究员,博士,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E-mail:yujh@iae.ac.cn。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408

S666

A

0528-9017(2017)04-0577-03

文献著录格式:王丽丽,于景华,王力华,等. 文冠果油不同提取方法间的差异[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4):577-579,592.

猜你喜欢

芥酸种仁酸值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基于皮克林乳液的低芥酸菜籽油基凝胶油的性质及应用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碱性土吸附剂对合成酯类润滑油降酸值效果探讨
优质橄榄油如何购买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
不同品种榧树种仁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葫芦种子无菌苗组培体系建立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