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的影响
2017-05-11邵文奇孙春梅
纪 力,邵文奇,庄 春,孙春梅,钟 平,陈 川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的影响
纪 力,邵文奇,庄 春,孙春梅,钟 平,陈 川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
基于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以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播种量(每盘80~120 g)能够培育出适合机插需求的高素质秧苗。
水稻育秧; 机插秧; 漂浮育秧技术;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漂浮育苗技术是多用于秧龄较短的绿叶类蔬菜、烟草等植物的一种农业种植技术,可保证植物生长的一致性,避免传统栽培方式引起的土壤病虫害问题,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温室种植。对于某些蔬菜作物,在温室利用漂浮育苗进行植物栽培生产,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率和更高的质量,并延长收获期,限制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水稻机插秧漂浮育苗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水稻机插秧育苗方式,该方法的运用可以免去传统机插秧水稻育苗时精整秧田和覆膜盖草(或无纺布)两大环节,避免了这2个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秧苗长势不整齐、黄化苗、烧苗和烂苗等,节约了成本。水稻机插秧漂浮育苗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目前水稻育秧中水分管理难的问题,简化水分管理步骤、降低管理难度。该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提高秧田的利用率,提高秧苗素质,减少病虫害,解决常规育苗起秧难、受阴雨天气制约的难题。随着该技术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还可以实现在池塘、河流等自然水体上进行水稻育苗,在水稻育秧季可以直接使用灌水渠进行育秧,节约用地的同时还方便秧苗栽插时运输,水稻漂浮育秧可以培育出根系发达、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的壮苗,在水体环境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还可以改善水质美化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于2016年在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完成,以南梗9108为材料,使用秧病灵水稻机插秧专用拌种剂拌种,采用草木灰水稻育苗基质铺装常规硬盘(30 cm×60 cm),每盘1.5 kg基质,码放薄膜覆盖进行暗化出苗,出苗后进行漂浮育秧,6月7日播种暗化,6月12日下水。漂浮育秧采用厚15 cm、宽120 cm、长900 cm的打孔珍珠棉泡沫置于水面,暗化出苗后的硬盘规则铺放于泡沫棉上进行生长。
1.2 处理设计
实验设置了4个播种密度,分别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对应播种量为每盘80、120、160、200 g稻种,4个处理的施肥和管理方法相同。于秧盘下水后的15、20、25 d分别考察不同处理各自的秧苗成苗情况和秧苗性状表现,并测量叶高、叶长、株高和茎基宽,叶高为秧苗根部至叶鞘的长度,叶长为叶鞘至叶尖的长度,株高为秧苗根部至最高叶片叶尖的高度,茎基宽为秧苗根部茎宽。采用KONICA SPAD 502 PLUS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不同处理的秧苗叶片SPAD值[1]。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成苗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测定时间的延迟,处理Ⅰ的成苗率逐渐增加,在25 d时成苗率最大,达85.21%;处理Ⅱ、Ⅲ、Ⅳ在20 d成苗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1.10%、68.87%、58.74%;到25 d时,随着秧苗的生长竞争加剧,成苗率下降明显[2]。处理25 d时,Ⅳ的成苗数最少,成苗率只有30.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Ⅲ每盘成苗数最多,为3 085颗;处理Ⅰ成苗率最大,为85.21%。
表1 各处理秧苗成苗的表现
2.2 秧苗上部形态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4个处理在3个不同考察时期的叶龄基本一致,但是株高和茎基宽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表现出递减的趋势,15、25 d时,处理Ⅰ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图1可知,在3个测定时期,处理Ⅰ的叶高和叶长均大于其他处理。
表2 各处理秧苗性状的表现
图1 秧盘下水后25 d各处理的叶高和叶长
2.3 秧苗叶片SPAD值
从表3可以看出,在秧盘下水15 d时,处理Ⅰ的叶片SPAD值高于其他处理;20 d时,处理Ⅰ的叶片SPAD值最低,处理Ⅳ的叶片SPAD值最高;25 d时,处理Ⅱ的叶片SPAD值最高。因此,本研究中播种量与叶绿素水平无明显关联。
表3 各处理秧苗的SPAD值
2.4 秧苗的根冠比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漂浮育秧技术,所以不同处理的根冠比与传统方法育秧的根冠比差异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4个处理的根冠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大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无明显规律。处理Ⅰ在15 d时根冠比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但20 d时又明显小于其他处理;20 d时,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根冠比无显著差异;25 d时,处理Ⅱ根冠比最小,处理Ⅳ的根冠比最大。
表4 各处理秧苗根冠比的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而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是本课题组提出的一种切合实际生产、节约劳动力及成本的新型育秧技术,本研究探究的是不同播种量在该技术中的应用表现。在水稻生产中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而在水稻机插秧技术中,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提高栽插质量,保证水稻高产的关键[5]。沈建辉等[3]研究认为,播种量过大、超秧龄移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秧苗素质,指出机插秧苗适宜指标是秧龄15~20 d、叶龄3.5~4、苗高20 cm左右。瞿廷广等[6]研究表明,播量低,水稻植株矮壮,叶鞘较短,基茎粗大,外观叶色较绿。因此,降低播量有助于培育健壮秧苗,但播量越低,根系盘结力越小,秧块不能很好成形,达不到机插秧要求[7]。
从秧苗的成苗表现和秧苗地上部形态看,播种量低的处理Ⅰ和处理Ⅱ表现相对优异,这与传统的秧田育秧基本一致;从叶片SPAD值方面看,处理Ⅱ的表现最为突出,但是4个处理的叶片SPAD值与播种量间无明显相关性;在根冠比方面,漂浮育秧技术实验结果明显有别于传统育秧方式,各处理的根冠比均随测定时期的延迟而增大,但不同处理之间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中的水稻秧苗素质完全可以达到水稻机插秧的使用要求,秧龄适合生产需要,适宜播种量建议每盘80~120 g。
[1] 宫扳昭. 机插水稻栽培的原理和应用[M]. 钱亮, 译.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33-38.
[2] 沈建辉, 邵文娟, 张祖建, 等.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4, 30(9): 906-911.
[3] 沈建辉, 于林惠, 邵文娟, 等. 江苏三地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础肥力及其培肥与秧苗素质[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26(4): 56-60.
[4] 张国良, 周青, 韩国路, 等. 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1): 19-20.
[5] 陈川, 张山泉, 庄春, 等. 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6): 27-29.
[6] 瞿廷广, 许鸿鸽, 沈志坚. 水稻盘育带土小苗机插秧田播种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1): 93-94.
[7] 邵文奇, 钟平, 庄春, 等. 播种量对草木灰水稻育苗基质秧苗素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4(4): 915-917.
(责任编辑:侯春晓)
2017-02-18
淮安市应用研究与科技攻关(农业)计划(HAN2015027)
纪 力(1984—),男,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及配套产品研究工作,E-mail:mrjili@126.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402
S511
A
0528-9017(2017)04-0560-02
文献著录格式:纪力,邵文奇,庄春,等.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4):560-561,564.